那么學習態(tài)度是什么樣的呢?你有學習的目的,有學習的內(nèi)容,你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學習呢?這個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非常重要。所以他就指出來有幾點。
第一個是提倡虛心務實的學習態(tài)度。他非常反對妄自尊大,反對驕傲浮夸的學風。虛心務實,我們說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非常重要。我們講了很多偉人在青少年時期都是虛心務實學習,勤奮讀書,勤奮閱讀,這樣的話才能夠讓他們的知識很完備,讓他們從知識轉(zhuǎn)化為才能打下基礎(chǔ)。顏之推他提出這個學習的態(tài)度,其實是很值得我們?nèi)W習的。
第二個是學習的方法要博習廣見。顏之推指出“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如果你沒讀很多書,你不能隨便的說話。他認為只有盡可能的去擴大獲取知識的范圍,把所有的知識進行比較,之后再鑒別,比較一下看哪個能為我所用,而且是比較能夠符合真理的,這樣才能知道這些知識能夠更接近客觀的真理。所以他提倡要博覽群書。博覽群書的時候又要接觸事物,你讀書的時候要有理論,理論要跟實踐相結(jié)合。所以這樣才能培養(yǎng)自己的一個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他有這樣的說法,他說“博學求之,無不利于事也”。所以他這個對于學習有這樣的一個要求。
第三個學習的態(tài)度,就是要勤勉惜時。要勤奮一些,要知道時間的寶貴。顏之推他強調(diào)學習要刻苦鉆研,要勤勉努力。他羅列了歷史上許多人的事例來說明勤勉的問題。他說人不一定都是生下來都是非常聰明的,即使你很遲鈍,但是只要你勤奮不倦,你可以在學習方面達到精通或者是熟練的程度,自己要有主觀的努力。同時他認為人在一生當中肯定都要學習的,這個學習的時間相對于人的一生來說,學習的時間不多,要珍惜時間。年幼的時候要早點去學習,所以他說“固須早教”,要早點去接觸到一些知識,而“少年不可失機”,少年的時候不要失去學習的機會,要珍惜時間。而晚年如果“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你年紀大了,你就覺得可以不學習了,你失去了最好的那個時間,但是還應該學習。不能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年齡的關(guān)系,放棄學習。他說早年學習“如日出之光”,你年紀越小,學習的越早,就像剛剛升起的太陽一樣,前途無量。而“老而學者,雖如秉燭夜行”,年紀大了學習就像晚上拿著蠟燭在行走,可能見到的是你這個蠟燭所限范圍的一些光亮,但是總比明目而不見要好的多。他說老年的學習,學習的過程就像拿著蠟燭在前行,你能夠看到前方的路。但是如果你真不學習的話,那是明目而不見。所以他提出來了要勤勉學習,并且要跟時間賽跑的這樣一個問題。
第四個是學習的時候要相互切磋。顏之推非常贊賞《尚書》的“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和《學記》當中的“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的說法。“好問則裕”,是說如果你愿意問別人問題,你的知識就越來越多,越來越廣。而《學記》當中說“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則是強調(diào)如果你沒有一些學習上的同伴、朋友,那么你就孤陋寡聞,你自己只知道你學的那點東西,你沒有跟別人交流,沒有讓你的知識得到擴展的空間。所以他在這兩句話的基礎(chǔ)上就提出了師友之間要相互切磋,相互的啟明,他認為只有在學習上好問求教,能夠切磋交流,這樣才能很快地增進交流、避免出現(xiàn)錯誤。在交流的過程當中肯定還有一些我們自己不足的地方,這樣的話就能夠彌補自己的不足。
所以我們看到了顏之推的教育目的、教育的內(nèi)容、教育的方法和態(tài)度,能夠給我們很多啟示,尤其是教育的態(tài)度。我們說現(xiàn)代教育當中,很多學生他是走近路,常常想走近路,比如說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隨著我們社會學習的條件越來越好,我們學生很少像古人一樣更多的去記一些知識,更多的是通過一些科技的手段找到學習的一個捷徑。但是這樣的一個捷徑,對于你長期的發(fā)展來說,并不是最好的選擇,所以我們說還是應該一步一步踏踏實實的去掌握夯實自己的知識基礎(chǔ),這樣的話,你才有具備學習的能力,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所以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給我們很大的啟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