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范圍要比教育體制改革的范圍更大、更寬,而教育體制改革是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中非常關鍵的一個部分。教育領域不局限于學校教育,也包括那些非正規(guī)的教育和培訓等等,是一個“大教育”的概念。綜合改革也不僅僅聚焦在體制機制改革上,還包括教育教學改革和培養(yǎng)模式改革。所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是十八大報告為我們在2020年前的教育體制改革定下的非常重要的基調,用一個關鍵詞來概括,就是深化改革。
第三,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這是個極具中國特色的部署。人從小到老,中間要經歷很多年,如果我們把教育和學習比作一個大的橋梁,那么這個橋的重要支柱,第一就是學前教育,第二是九年義務教育,第三是高中階段教育,第四是職業(yè)教育,第五是高等教育,第六是繼續(xù)教育。不要小看這六根支柱,很多欠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還沒有對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做出足夠的回應。
在我國,正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中國共產黨作為執(zhí)政黨不斷提出五年、十年甚至更長遠的奮斗目標,才使得全中國人民在終身教育體系這個框架建設上沒有太大的晃動,讓我們擁有了越來越多的貫穿一生的學習機會。這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還處于中等水平的情況下,我們黨十分有遠見地提出的一個方向,在結構優(yōu)化上帶有根本性、奠基性、前瞻性??梢哉f,我們現在所確定的,從學前教育到繼續(xù)教育的基本方針,已經把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不斷受教育機會的拓展連接在一起了。但是,由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限制,六根支柱不可能完全靠政府財政來支撐。因此,就有了公共資源、財政性撥款和民間資本共同支撐的思路或理念。也就是說,我們在優(yōu)化結構這方面,要多措并舉,多渠道籌措經費。我們現在講的教育體制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釋放這種潛在的活力和動力。
第四,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力促公平的第一責任方是政府,因為政府掌握著大部分公共教育資源和公共服務資源。對于老少邊窮地區(qū)教育、殘疾人教育以及貧困生資助、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固然可以去動員社會力量,但那是補充性內容,第一責任方還應該是各級政府。不能說等市場經濟體系非常健全之后,在國民收入第三次分配時再顧及這些,有些事情可以等,但教育不能等,錯過了最好的教育時機,日后補起來成本會更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不要讓貧困地區(qū)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他最需要念書的時候幫他一把,助他一臂之力,也許就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所以,我們現在談的力促公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各級政府在依法行政方面一定要將其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第五,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國家、地區(qū)、學校能否做到讓人民群眾滿意,要看它的教育質量如何。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教師。所以,我們要不斷提高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教師的專業(yè)素質,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這五個方面總結起來就是堅定方向、深化改革、優(yōu)化結構、力促公平、加強師資。目標就是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教育改革發(fā)展的要求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教育改革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中有關教育領域的篇幅占了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可見黨中央對教育改革的高度重視。我們通常說,以改革促發(fā)展、以改革保公平、以改革補短板,這些思路都充分地體現在了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文件當中??傮w來看,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有四個層面的重點。
第一層面,以立德樹人為導向,全面創(chuàng)新育人模式。文件針對如何讓大中小學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全面發(fā)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以前,中央文件很少提到的體育課、課外鍛煉、美育教學等內容,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非常明確地提出來了。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的事,他曾親自調看了全國中小學生體質體能監(jiān)測結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