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表字等作敬稱
稱表字
我們中國人互相打招呼,不能直呼其名,直呼其名是失禮的。我們看《鐵齒銅牙紀曉嵐》,紀曉嵐叫紀昀,“曉嵐”是他的字。國君可以叫,其他的人直呼其名是不禮貌的。那么好了,你不能喊他的名,怎么辦呢,我怎么稱呼他呢?所以家里取一個字,到了社會上你要稱呼他的表字,那么這就合乎禮了。蔣介石如果說“你毛澤東”,這不得了,直呼其名,他一定說“你毛潤之先生”,稱他的字。
我這里舉了幾個人,你看看我們古代。漢代有一個經學家叫鄭玄,為了表示對他的尊敬,我們通常叫鄭康成先生;清代有一個乾嘉學派的大學者,那么他的字是“竹汀”,我們稱他錢竹汀,這個人寫《十駕齋養(yǎng)新錄》,這是我非常崇拜的人,叫錢大昕,我們不敢叫錢大昕,我們叫錢竹?。活櫻孜?,我們叫他顧亭林;王國維,我們稱他叫王靜安;錢穆,我們叫錢賓四,我們一定不敢直接喊他名字。現在我們到港臺和在大陸感受的氣氛很不一樣,我們在大陸經常有人說“錢穆怎么怎么樣”“梁啟超怎么怎么樣”“王國維怎么怎么樣”,港臺的學者一定是“王靜安先生是怎么說的”“錢賓四先生是怎么說的”。
稱官銜
古代還有稱官銜的。杜甫做過工部侍郎,我們?yōu)榱瞬恢焙羝涿Q他的官銜杜工部;書法家顏真卿,因為他被封為魯國公,那么他叫顏魯公;陳拾遺,這都是官名;王羲之當過右丞,所以稱他王右丞。
稱籍貫
另外,還有的人名氣太大了,我們稱他的籍貫??涤袨?,廣東南海人,叫康南海;張之洞,直隸南皮人,叫張南皮;陸象山,陸九淵。我們到南昌去有陽明路、象山路,都不是名字,而是字或者號。
現在我們都沒有字和號了,這很不好,我在這里提倡一下,最好有。這東西怎么回事呢?我遇到過兩件事情,曾經讓我很難堪,后來我覺得要給自己取一個字,方便人家。我到韓國去,一個老先生,地位很高,年齡很大,他要送我一把很好的扇子,他自己畫的扇面。畫好了以后他不能直呼其名,直呼我名字就顯得他沒學問,他就找人問(我的字)。那個時候我沒有(字),他就寫“彭林博士”,就是避免讓我覺得他沒有文化。另外我們南京師大一個老先生,90歲了,他有一本書要送給我,我們見面不是太多,他也是托人問,彭老師的字或者號是什么,這樣讓人覺得很為難。毛澤東都有,革命家也有字跟號,這不是什么不好的東西,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傳統(tǒng)。假如以后你給我一個名片,上面有你的字,那我就方便了。我正好出版了一本書,想送給你指教,我這上面我就很方便,不會直呼其名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