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表敬字為敬稱
我們里面還會加上“令”“尊”“賢”“臺”這樣一些詞,大家以后,尤其在寫書信的時候要用。我們見到一個人,他和爸爸在路上一起走,我們沒見過,我們要問。如果是江西人就說“這是你的屋里伢不”,你家里的伢。我們跟港、澳、臺,乃至日韓,一定不這么用不敬的話。“哎呦,請問這是令尊大人吧?”這是令尊吧?如果是媽媽他一定說“這是令堂吧?”“令堂好嗎?”“令尊一向很健康嗎?”你以后跟他們交往的時候,用這些話,人家會高看你一眼,懂得用敬語的。
比方說用“賢”,我最近到歐洲去的時候,碰到一些朋友。夫妻兩個買了我一本書,要我寫幾個字。然后他用一張紙,把兩個人的名字都寫上了,“彭老師,能不能在前面把我們兩個名字寫上?”我一定是“張某某”“李某某”后面加上“賢伉儷”,“伉儷”就是夫婦,我加上一個“賢”。如果是跟我特別好的,我們輩分相近的,比如北圖全根先先生,跟我很多年的交情,我一定稱他“賢兄”“賢弟”,我們加一個賢。
這個“臺”很重要,很多人看書信,臺兄、臺啓、臺端,“臺”什么意思呢?古代人很重視天文,天上有三臺星,我們認為天上有朝廷、帝廷,其中有三臺星:司徒、司馬、司空。我們說兄臺,是把你比作天上的三顆星,這個也是敬稱。
我們現(xiàn)在還有陛下、殿下、閣下。我不知道大家明白不明白,文化革命的時候,西哈努克到外國訪問,結(jié)果國內(nèi)政變了,回不去了。周恩來就把他留在北京,經(jīng)常為他舉行各種宴會。周恩來念歡迎辭的時候,“尊敬的,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殿下”,他都要稱這個。我們現(xiàn)在也是閣下怎么樣,大家明白是什么意思嗎?這是敬語。我們古代兩個人之間的稱謂,一定要把對方擺高一格,這樣我才能對你使用敬語。我把你擺在一個諸侯的位置,我才能稱呼你的夫人,否則你怎么叫呢?
我們古代就認為,天子是在三層丹陛之上的。我們到故宮去看太和殿,三層丹陛,漢白玉的,它是高高在上的。那么我要寫一封信給你,我們絕對不敢跟你平起平坐地寫“某某皇帝”,我一定說“陛下”。我這個信交給誰呢?三層丹陛下面的工作人員,“陛下”是指這個人,陛的下面的,請您傳話傳給皇帝,這叫陛下;做到親王是“殿下”,他比天子要低一級;普通人家里有亭臺樓閣,叫“閣下”,下面的工作人員。這都是用的敬語。
學文科的人互相寫信,有的時候會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有的人給我寫信“彭林教授茶童”。我們現(xiàn)在老師之間經(jīng)常這樣,“哎呀,我到你那來一下吧。”“不用,不用,派一個學生來就可以了。”就是總是把人家放高一點,自己放低一點。那個人知道我家有茶童嗎?過了一個月他又給我寫信,“彭林教授書童”,我哪有書童。但這是表示一種委婉、謙卑的態(tài)度,很好玩的。
我們講“某某先生”“某某殿下”“某某陛下”,這是中國人用的一種敬語。實在什么都沒有的,叫“左右”,你身邊的工作人員。我們到后面還要看,非常有意思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