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51歲的時候,魯國內(nèi)部的爭斗基本平息了。這個時候已知天命的孔子,應魯定公之召,出任魯國的中都宰,這實際是個地方的小官。他在做中都宰的時候能夠把禮樂教化和政治結(jié)合起來,任用一些賢能的弟子來輔佐他,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所以,魯定公就非常高興地對孔子說,您這樣的治理方法,能不能在全國推行?孔子說,豈止魯國,推行到天下都可以。
這樣魯定公就把孔子提拔到魯國主管水土事務的官位上??鬃由先魏蠼?jīng)過組織勘察,劃分山川、丘陵、平原、洼地,分類安排指導農(nóng)、林、牧、漁各業(yè)的生產(chǎn),這使得魯國在各方面都獲得了很大的發(fā)展。后來魯定公很快把他提拔為大司寇,主要管司法工作。他在魯國參政三個月的時候,魯國整個的面貌就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當時販羊販豬的商人也不敢哄抬物價了,路上的男女都自覺的分開走,各守禮法。看見別人掉下東西,也都不敢拿回去自己藏起來,其他國家的人到魯國來做生意,也都不會去求官吏給予照顧。所以孔子治魯?shù)男Ч欠浅:玫摹?/p>
當然這里面最有影響的一件事情就是魯定公與齊景公的夾谷之會。當時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為魯定公施行相禮,孔子在這以前做了非常充分地準備。因為齊魯之會,齊國是有陰謀詭計的,他們試圖在兩國國君相會的時候,憑武力挾持魯定公,然后脅迫魯國。因為當時齊國想稱霸,要壓制魯國的發(fā)展。那么孔子代行相事,他就提前做了準備,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所以當齊景公準備挾持魯定公的時候,孔子以禮樂斥之,結(jié)果齊軍就敬畏了,于是就定了一個盟約,約定互相之間不再侵犯,甚至把齊國侵占魯國的一些土地也歸還給魯國。
這次會面結(jié)束后,齊國的大臣就跟齊景公說,孔子如果這樣搞下去的話,魯國一定會稱霸。它稱霸以后,離我們很近,首先會把我們兼并。于是,齊景公就想辦法來削弱魯國,他在齊國特意選了80個美貌的女子,讓她們穿上華麗的衣服,教他們學會舞蹈,同時再配120匹駿馬,一起送給魯定公。魯定公得到了這些東西以后就貪圖享樂,不再過問政事??鬃雍退膶W生越來越感到失望,他的學生子路就說,老師,我看我們不能在這里干了。我們還是離開吧??鬃舆€是抱有一線希望,他回答說,這次魯國國君在郊外要搞郊祭,我們看他郊祭以后能不能把郊祭的烤肉再分給大夫,如果他還分給大夫們,就說明他心目當中還有這些大夫,如果他不分,就說他對大家沒有任何需求了,那樣我們再走吧。
結(jié)果,這個魯定公確實是違背了常理,郊祭以后沒有把烤肉分給大夫們,這樣孔子就徹底地失望了。他眼看魯國政治已經(jīng)不可能大有作為了,然后就帶著他的學生步履遲遲地離開了魯國。于是他開始周游列國,看哪一個諸侯國的國君能夠尊重他,能夠用他和他的弟子。
這樣他輾轉(zhuǎn)于魏、曹、宋、鄭、陳、蔡、楚等很多的諸侯國之間,也曾經(jīng)在周游列國中遭遇國很多艱難困苦,甚至是生命危險,可以說是顛沛流離。或許是因為他的主張?zhí)硐牖?,或許他的主張不符合其他國君的口味,總之,在孔子周游列國的過程當中,他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使用。
孔子周游列國屢屢受挫,遭遇兇險,但是他最終能夠逢兇化吉,往往在關(guān)鍵的時刻他是以天或者天命來支撐自己。比如,他周游列國時曾經(jīng)被人圍困,當時的形勢是非常危急,他的弟子都很害怕,但孔子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這個意思就是說周文王雖然已經(jīng)不在了,但是他的文化道統(tǒng)沒有喪失,不是都在你我的身上嗎?如果上天真要滅絕這個文化道統(tǒng)的話,那今天就讓匡人把我們都殺了。他非常自信,這個自信就來源于上天,就是因為他覺悟到了天道,感悟到了天命。所以,他說既然天不滅絕這個文化道統(tǒng),那么匡人能夠把我怎么樣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