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梁夢和南柯夢幾乎是所有文學(xué)的核心主題,就是榮華皆幻,浮生若夢。文學(xué)在關(guān)注人生的時候,往往會透過這些浮華的表象,看到它最終的結(jié)局或者人性的本質(zhì),這是文學(xué)夢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第二,游園驚夢與草橋驚夢。現(xiàn)在我們提起昆曲昆劇,想到的第一部就是《牡丹亭》。《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出就是《游園驚夢》。我們熟知的《牡丹亭》中的詞句“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殘垣”“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都是來自于《游園驚夢》這一出。而湯顯祖又最善于寫夢,他最有名的著作就是“臨川四夢”,包括《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
另一部有名的戲劇是《西廂記》里面的《草橋驚夢》。文學(xué)夢主要是跟情有關(guān),湯顯祖在《牡丹亭》的題記里面就說,一切的文學(xué)都是“因情成夢,因夢成戲”。杜麗娘死了,生可以死,死又可以生,因為都是一個“情”字。凡是生不能死,死不能生的都是情不到,都不是真正的至情。因此,《牡丹亭》就是在塑造、追求一個“有情之天下”。這也是明朝末年新的文化思潮崛起的一個標(biāo)志。
以上就是我對《紅樓夢》之前,傳統(tǒng)“夢”比較簡單的一個梳理。傳統(tǒng)的“夢”既有文化夢,也有文學(xué)夢,而《紅樓夢》恰恰是傳統(tǒng)“夢”的集大成者。
那么,夢的實質(zhì)是什么?一種夢代表了我們向往的東西,可能是未來的一個方向。還有一種夢代表了一種覺悟。魯迅說:“夢醒了無路可走。”這是魯迅對中國當(dāng)時黑暗現(xiàn)實有了深刻洞察以后的一種覺悟,就是夢醒了。醒了怎么辦?往哪兒走?這是一個思想家探索的過程。所以夢看上去是一種生理現(xiàn)象,但是它卻包含了很多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東西。
(三)有大覺而后知大夢
在中國文化的文化夢中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層面,就是夢跟覺悟的關(guān)系。夢是什么取決于你醒來以后覺悟到什么,有什么樣的覺悟才能決定它是什么樣的夢。《莊子·齊物論》里就討論了夢的這種現(xiàn)象。他說,實際上我們在夢中是不知道夢也不懂得夢的。因為你不知道這個夢是怎么回事,有什么意義,“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那么我們什么時候知道了夢的意義呢?是“覺而后知其夢也”。你醒了以后才知道自己剛才做了一個夢,比如夢見了蝴蝶,夢見了老虎,夢見了青山綠水,這是“我”的覺悟。“且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有了大的覺悟、深的覺悟,我們才能從大夢中醒來。諸葛亮草堂春睡“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這就是一個大覺,是對當(dāng)時天下形勢的覺悟,對自身未來命運的覺悟。因此,覺和夢的關(guān)聯(lián)才是我們的“夢”文化中最深刻的部分。
我們思考《紅樓夢》就要同時思考這兩個部分:一是針對現(xiàn)實的夢。它指向了一種覺悟。我剛才是在夢中,現(xiàn)在醒來了,就知道我要回歸到那個更真實的部分。這往往代表了一種回歸,一種把迷夢撥亂的回歸。二是代表未來的夢。就是一個憧憬、一個想象、一個目標(biāo)、一個夢想,這種夢往往代表著我們前行的方向、未來的追求。
《紅樓夢》兼有以上兩種夢。第一,它是對世俗追求的一種覺悟,覺悟到這些追求不是生命中真實的東西,也不是歷史文化中真實的東西,我們要從中醒來,回歸到人本真的生命。第二,《紅樓夢》中有它自身的追求,不是一味地批判,而是在里面構(gòu)筑了一個理想的、青春的、有夢有情的世界。這就是前面湯顯祖所說的“有情之天下”?!都t樓夢》的這兩種色彩使其成為一個“大夢”,一個有覺悟、有想象、有理想的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