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永棟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中國古語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這些簡單的語句蘊含著深刻道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高壓態(tài)勢持續(xù)推進反腐敗斗爭,贏得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v觀歷史,中外都曾開展過大規(guī)模的反腐敗運動,比如明朝朱元璋主推的反腐肅貪運動,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開展的反腐敗運動。從以往這些運動看,雖然反腐敗會帶來一些短期的負面影響,如打破一定時期形成的社會穩(wěn)定狀態(tài),但是其帶來的長遠利益遠大于短期的調整成本。如果我們不下大力氣進行反腐敗斗爭,那么既得利益集團就會不受控制地擴大,我國就會不可避免地走向裙帶政治關系的深淵。反腐敗既要“治標”,滌蕩官場舊習,也要“治本”,營造良好的政治社會環(huán)境。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治本之道。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
2014年10月23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
(一)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人治大于法治
我國古代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一直采用人治傳統(tǒng)。社會政治架構中家天下的統(tǒng)治秩序使中國人長期深陷三綱五常的儒家文化束縛,這樣的道德要求固化了人際交往關系,雖然能使社會保持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但也帶來對上級的盲目服從。
人治傳統(tǒng)有悖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歷史時期的人治傳統(tǒng)加大了社會經濟的運行成本,造成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權力腐敗表面上看是一個政治問題,本質上卻是個經濟問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權力腐敗本質上是權錢交換,人治社會傳統(tǒng)為其提供了溫床。雖然官員貪污腐敗主要受其自身修養(yǎng)有瑕疵、政治立場不堅定等因素影響,但也與人治社會下人際交往、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
當權力過分集中,制約不力、監(jiān)督不力的情況下,利用權力的尋租行為就會層出不窮。很多落馬官員都利用裙帶關系建立自己的小圈子,尋租設租,謀取自身利益。這種行為嚴重干擾了正常的市場經濟運行秩序,增加運行成本,使得整個社會經濟運轉效率低下。官商勾結、尋租腐敗,也會進一步激化社會矛盾。
(二)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重拳反腐
黨的十八大之前,市場經濟制度的不完善給部分官員提供了可乘之機。比如,“唯GDP”的考核方式極易推動官商勾結,使官員成為“官員企業(yè)家”,從而形成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利益生態(tài)。進入新時代以后,裹挾在這些利益生態(tài)中的官員對新的政治生態(tài)持觀望態(tài)度,在對既有利益損失進行計較、對未來預期利益的不確定性感到忐忑不安中表現出“為官不為”的灰色心態(tài)。打破既得利益集團的相對平衡后,我們在反腐和改革兩個層面破壞了業(yè)已存在的利益秩序。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重拳反腐,取得顯著成績。中央八項規(guī)定、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持續(xù)深化糾治“四風”,人事再布局、為法治立威、為改革加碼,每一次舉棋落子間都有著鮮明的新氣象。一路走來,我們已經形成常態(tài)化的反腐機制。反腐不能停,不能搞成一場政治運動。如果只是“一陣風”,那么官場的舊風惡習就會卷土重來,我們就會失去一次移風易俗、建構現代市民社會的歷史性機遇。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言,建構現代市民社會是十分必要的。2024年,全國紀檢監(jiān)察機關共接收信訪舉報356.3萬件次,其中檢舉控告類信訪舉報100.7萬件次。處置問題線索217.5萬件。立案87.7萬件,其中立案省部級及以上干部73人、廳局級干部4348人、縣處級干部3.5萬人、鄉(xiāng)科級干部12.1萬人;立案現任或原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10.4萬人。處分88.9萬人,其中黨紀處分68萬人、政務處分27萬人;處分省部級及以上干部73人,廳局級干部3838人,縣處級干部3.1萬人,鄉(xiāng)科級干部11.2萬人,一般干部12.8萬人,農村、企業(yè)等其他人員61.3萬人。
不破不立。黨中央重拳反腐的目的是要打破官場政治舊生態(tài),打消官員僥幸觀望的政治投機心態(tài),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建立正確價值取向,使官員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三)法治是反腐的利器
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qū),急需將改革中形成的理論模式法治化、制度化,這也是打破人治傳統(tǒng),構建法治社會,建設反腐倡廉長效機制的有利時機。法治可以克服人治的缺陷,保證權力在決策過程中不被濫用。人治社會,辦事依靠裙帶關系,從自身利益出發(fā)進行決策;法治社會,決策過程更加規(guī)范化、程序化,決策結果更為理性。法治為實現機會均等原則提供保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每一個市場主體的機會是均等的,這是最經濟的運行方式,而尋租設租、“拍腦袋”決策則會干擾市場運行機制,帶來決策成本。
要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二者不可偏廢。必須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tǒng)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jiān)管為基本導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相對于人治社會,法治經濟本身體現了文明的進步,是反腐的利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