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繼承 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是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11月11日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引用的一句名言。原話是:“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總結歷史是為了使全黨從歷史進程中洞察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和時代發(fā)展大勢,提高認識水平和辨別能力,增強錨定既定奮斗目標、意氣風發(fā)走向未來的勇氣和力量,更加清醒、更加堅定地辦好當前的事情。
每到重要歷史時刻和重大歷史關頭,我們黨都要回顧歷史、總結經(jīng)驗,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斷把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推向前進。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jīng)驗,體現(xiàn)了我們黨重視和善于運用歷史規(guī)律的高度政治自覺,體現(xiàn)了我們黨牢記初心使命、繼往開來的高遠政治追求和偉大智慧。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語出《增廣賢文》。其意為,觀察今天的事情,應該借鑒過去的歷史,如果沒有過去,那就沒有今天。《增廣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匯集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這句話,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是一個特別具有歷史思維的民族。我們在作出重大決策時,往往都會把問題放在歷史長河之中加以考量。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這句古話對當下的啟示有四:
一是完成任何偉大的事業(yè),一定需要眾志成城,形成共同的認知。要想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一定要形成全民族共同的認知。敵對勢力的認知戰(zhàn),就是要破壞我們共同的認知,瓦解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對此,我們一定要保持高度警醒。
二是歷史從來不是“過去的故事”,而是人類寶貴的經(jīng)驗總結,昭示了未來如何走好前行的道路。我們黨這一百多年怎樣走過來的經(jīng)驗,對于我們未來走好中國道路,特別有價值。
三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歷史,蘊含著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與總結。一百多年來,我們黨帶領著中華民族打倒一切內、外部的敵人,既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又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人類歷史絕無僅有的壯舉。所以,百余年的黨史,太值得我們好好地進行總結了。
四是面向未來,以史為鑒,傳承黨的百年奮斗經(jīng)驗,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緊密相連。我們黨在總結百年歷史經(jīng)驗時,得出了“十個堅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chuàng)新、堅持敢于斗爭、堅持統(tǒng)一戰(zhàn)線、堅持自我革命。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臨多方面的復雜挑戰(zhàn),而懦弱和退讓換不得中國的未來,更換不來人民的尊嚴。要想實現(xiàn)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我們就一定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偨Y黨的百年歷史經(jīng)驗,實際上也是為我們更好地應對當下的困難、挑戰(zhàn),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營養(yǎng)和理論支撐。
歷史虛無主義,是要否定我們這個民族、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黨走過的道路的正確性。所以,我們批判歷史虛無主義,實際上就是要認識到我們的民族、國家、黨走過的道路是正確的。一旦歷史被肢解、破壞,一個民族必然會陷入思想、認知的混亂,一個國家也必然會分崩離析,甚至萬劫不復。所以,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歷史虛無主義背后的險惡用心,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我們只有在這一基礎上,形成社會共識,鑄牢中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思想基礎,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
(根據(jù)宣講家網(wǎng)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