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時很激進的一種看法是要廢除中國的漢字,現(xiàn)在我們不但沒廢除漢字,而且漢字在走遍世界,這其實就是從極度的不自信走向自信的一個體現(xiàn)。一個民族的自信和自強要經(jīng)過一個相當漫長的歷史階段,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是建立在中國幾千年文化自信的基礎上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所說的:“站立在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yǎng)分,擁有十三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境界
(一)儒家
1.孔子。大家常常讓孩子讀《論語》,自己卻沒怎么認真看過《論語》。我們腦子里的印象大都還是上中學時的那點《論語十則》,“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那幾句??鬃邮且粋€重踐行的人,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形,這事用在孔夫子身上也最貼切。
《論語》的《鄉(xiāng)黨篇》里,整篇都是記載孔子的行為方式,不同場合、不同季節(jié)的行為方式,吃什么,穿什么,怎么上下班等等。為什么要記錄得這么詳細呢?就是為了后人學,因為《論語》是在孔子去世100多年之后才出現(xiàn)的,是他的弟子、再傳的弟子、再再傳的弟子,一代一代,用了將近100年的時間,把他的言論逐步整理發(fā)布的。所以《論語》中的那些話,有的可能確實是孔子說的,有的則未必,但思想內(nèi)核應該是孔子的。
《鄉(xiāng)黨篇》說的是什么?比如上班,“孔子于鄉(xiāng)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什么意思呢?孔子在本鄉(xiāng),很溫和恭敬,言語木訥的樣子。但在宗廟朝廷上,卻很善于言辭,只是比較謹慎而已。為什么?你再大的官,回到自己的老家,也只是本族的一個族人,不要拿你的官職在本鄉(xiāng)里嘚瑟,這沒有任何意義??鬃拥墓偈谴鄧?,相當于今天的國務院代總理;而且他還做過司寇,也就是司法部長??鬃右换氐嚼霞?,就顯得笨笨的,很溫和、很恭敬,大家說這不是在裝樣子嗎?不是。這里要講四個字,叫真懂、真信,這是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氐阶约杭依?,他確認了自己的角色。一個人只要明確了自己的角色就知道該干什么。但大部分人其實對自己角色的認識比較模糊,比方說我剛當上處長,就覺得我到哪兒都是處長,這就麻煩了。這個角色感在孔子的學說里就是禮,就是規(guī)矩,在什么地方就要守什么地方的規(guī)矩。你進了市場,只是一個顧客,你要遵守市場的規(guī)矩;你回到本族、本鄉(xiāng),就是一般的本族成員,你要遵守本族、本鄉(xiāng)的規(guī)矩。但回到朝廷上卻很善于言辭,為什么?因為你是公職人員,不說話算怎么回事呢?你要守公職人員的規(guī)矩,所以比較謹慎。
《鄉(xiāng)黨篇》把孔子對禮的踐行表達得淋漓盡致,我們要不看《鄉(xiāng)黨篇》,就只知道孔子好像天天在發(fā)表言論,教導學生。其實不是。孔子自己一直都是這樣做的,“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孔子上朝,(國君還沒來)同下大夫說話,溫和而快樂;同上大夫說話,不卑不亢;國君來了,恭敬而心有不安,但又儀態(tài)適中??鬃幽軌蛴袃汕Ф嗄甑挠绊懥Γ^對不是因為他說了幾句漂亮話,踐行的力量是大于言的,馬克思說,“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lǐng)”。國君來了是什么樣?恭敬而心有不安,但又儀態(tài)適中。第一,必須是發(fā)自內(nèi)心,絕不是在裝樣子,而是在遵守規(guī)矩。第二,儀態(tài)適中,不能過分,過了就失了禮。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