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人們在位于廣西南寧市的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參觀。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近日,國家文物局發(fā)布《關于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館開放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各級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指導,科學評估場館承載量,創(chuàng)新舉措,通過多種方式提高觀眾參觀博物館便利化水平。眾多網友點贊此舉不僅有效緩解暑期的參觀壓力,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共享,能夠帶動更多人將“走進博物館”加入暑期日程之中。
從當下旅游現狀來看,由于旅游行業(y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相關部署,立足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需求扎實推進各項工作,旅游業(yè)得到了迅速的復蘇,許多景點的火爆程度更勝以往。而文化旅游同時兼?zhèn)溆^賞性和教育性,加上中華文化自身的魅力以及廣大人民群眾文化自信的逐步提高,更是使得文化旅游逐步邁入了火爆的行列,尤其是很多以往較為冷清的博物館也逐漸熱鬧了起來。這次《通知》的發(fā)布,針對過去“預約百般不便”“到了現場才知還需預約”等尖銳問題提出了解決思路,讓各地的博物館能夠不單單沉迷于火爆當中,而是貫徹以人為本,真正考慮現實需要,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力求走向長紅,也進一步承擔起幫助大眾樹立文化自信以及傳承文化、保護文化的重任。
當然,《通知》發(fā)布的效果如何,還是要看各地博物館的具體落實。各地博物館應當綜合考慮《通知》要求、群眾需求、現實條件,盡快上交一份合格的答卷。要在預約機制上適時更新,不要刻意為了流量搞“饑餓營銷”,更不該在原本承載力足夠的情況下非卡預約這個硬杠杠,將遠方來客拒之門外。真正通過大數據分析、過去經驗總結等方式判斷游客流量趨勢,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到底需不需要分流、錯峰,到底應不應該設置預約這一步驟。如果經分析研判后明確需要設定預約,則要判斷好每步預約程序的必要性,該減的減、能少的少,同時持續(xù)優(yōu)化機制,會同其他部門有效防止囤票、倒票,切實維護公眾基本文化權益。
各地博物館除了在“進入”上進行優(yōu)化,同時也要做好其他方面“人性化文章”,打出服務保障“組合拳”。綜合考慮不同群體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為迷路的游客提供貼心引導、為行動不便游客提供輪椅、為寶寶提供嬰兒車;針對性為老年人、殘疾人開放特殊通道、休息區(qū);為運用智能設備困難人群和沒有智能設備的兒童學生提供人工服務、電話預約、真人講解。針對暑期“過熱”問題提供好必要防暑藥品、飲品,并設置留言板、值班電話等隨時回應游客的各種困難。博物館的服務人員在游客咨詢問題時必須耐心解答、詳細說明、笑容以對,在游客有困難時應當積極幫助、盡快解決、做好跟蹤。通過不斷在細節(jié)上做得更貼心、更實用,讓游客沒有無語只有盡興,沒有失望只有滿足,成為這里的贊揚者、宣傳者,形成良性循環(huán)。
同時博物館也應當緊跟時代,積極“走出去”。更多去策劃推出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和學校、社會組織等定期合作,同時與其他的博物館做好聯展、巡展工作,讓博物館真正打好“主動仗”。要積極開發(fā)探索線上直播、在線博物館、融合性匯演以及流動展覽等方式,運用好VR技術、圖像處理技術等先進手段,讓博物館的文物“活起來”,帶給人們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全新的感受,最大限度滿足公眾參觀需求,給予游客獨特的文化體驗,讓博物館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助推中華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希望各地博物館能夠嚴格貫徹落實好《通知》要求,同時做出更多的改進,迎來更多的游客,收獲更多的點贊。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更多地走進博物館,充分感受到博物館的魅力,更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來源:宣講家網)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委組織部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