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這一點,才可能解釋何以在先秦諸子中,惟有《老子》帶有母性生殖崇拜的意味。歷史學(xué)家呂思勉、哲學(xué)家馮友蘭以及一些外國漢學(xué)家,都是這樣認(rèn)為。最為明顯的例證,是《老子》六章:“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牝的原始字形是“匕”,作女性生殖器形狀,正如牡字去掉“牛”旁,乃男性生殖器形狀一樣。玄牝之門,即玄深神秘的女性生殖器之門,竟然是天地之根,這不是母性生殖崇拜,又作何解釋?而且“牝”字又有孔穴之義,如《禮記·月令》鄭玄注,就把接納門閂的孔穴,叫做“牝”。那么,這個“玄牝”簡直就是老子形容的生成天地的無限幽深的“黑洞”了。六十一章又說:“大邦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作‘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這些話都語義雙關(guān),從神圣的生殖崇拜,轉(zhuǎn)化出或發(fā)揮著致虛守靜、以柔克剛的思想。
人們也許會問:春秋晚期中國已進(jìn)入相當(dāng)高度的文明進(jìn)程,難道還存在母系部落嗎?上古中國是一個多元共構(gòu)的、并非都是同步發(fā)展的文化共同體,恰恰相反,非均質(zhì)、非同步是其突出的特點。周室及其分封諸國的中心地區(qū),經(jīng)濟(jì)文化比較發(fā)達(dá)。而遠(yuǎn)離城邦的邊鄙之地,則存在著明顯的原始性,中央政權(quán)和邦國的力量相當(dāng)虛薄,依然活躍著許多氏族、部落和部落聯(lián)盟。在這些邊遠(yuǎn)地區(qū),就很可能存在著母系氏族,或母系氏族的遺風(fēng)。甚至二十世紀(jì)的中國西南部還有母系遺風(fēng),那么二三千年前的屬于陳楚邊遠(yuǎn)之地的苦縣賴鄉(xiāng),又怎么能排除有母系氏族或它的遺存形態(tài),生存在山谷溪流之間呢?值得注意的是,《老子》二十一章,在講了“道之為物,惟恍惟忽。……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之后,特別講到“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眾甫二字,馬王堆帛書甲、乙本均作“眾父”,這種用語是否帶點群婚制的信息呢?老子是否也因而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呢?陳國(河南淮陽市)本是 “太皞之虛”,伏羲女媧的故土,伏羲是他的母親踩著神的腳印生下來的,至今每年三月還表演伏羲母親踩著神的腳印的舞蹈,尤其是那里有一種陶器玩具叫做“泥泥狗”,一個、兩個、三個直到九個頭,胸前都繪有色彩斑斕的女人陰部的圖案,非常醒目,是女性生殖崇拜的遺存。
那么,為何又稱“谷神”呢?從《水經(jīng)注》可知,大概與賴鄉(xiāng)頗有山谷,谷水出焉有關(guān)。那里的初民,也許有谷神信仰。而且溪谷也是“牝”,如《大戴禮·易本命》所說:“丘陵為牡,溪谷為牝。”這就將老子從原始民俗中所汲取的玄牝信仰和溪谷信仰,貫通起來了。谷神也就是玄牝。因而《老子》三十九章以“道生一”的“一”字言道,便如是說:“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請注意這一系列得一者的順序:天,地,神,谷,萬物,侯王。這是一系列非常神圣的名字,其中惟“谷”字特別,超出常人的想象,說明“谷神”信仰的神圣性?!独献印窌灿昧瞬簧?ldquo;谷”字、“谿”字來論道,比如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從“百谷王”的虛懷若谷、海納百川,講到不爭而莫能與之爭,老子把原始信仰轉(zhuǎn)化為無為思想的辯證法思維,理論穿透能力是非常強的。一般而言,無水為谷,有水為谿,在季節(jié)性山間小溪中,谷和谿是同一物在不同季節(jié)的各異形態(tài)。二十八章說:“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fù)歸于嬰兒。……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fù)歸于樸。”天下谿和天下谷相當(dāng),又與百谷王相對應(yīng)。知雄守雌,以雌為雄,處下不爭,歸樸復(fù)嬰,所追求的都是“常德”而不是一日長短。從母性生殖崇拜到谷神信仰,老子所發(fā)掘的歷史文化資源,在諸子中最稱古老和原始,由此他觸及宇宙的根本和人生的根本,在宏大的寧靜中尋找著此世界生生不息的母體。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