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個要注意的問題,語言要有感染力,將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融為一爐。這就需要我們要學習、要積累,要有點自己獨特的東西。人人都會說話,為什么要聽你說話?你說的話是白開水,沒有味道,人家就聽不進去。你的作風很樸實,說的道理也是樸素的,但是你的語言、你的表達要有點色彩,要有豐富性、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
第一,說服法。
我們再舉個例子,馬克思發(fā)現(xiàn)女兒勞拉法格有驕傲情緒,他覺得這個不好,他沒有當面批評她,而是寫了一封信給她,信中引用了一則阿拉伯寓言:
湍急的河上有條小船,小船上坐著一位哲學家和一位船夫。
哲學家問:“船夫,你學過外語嗎?”
船夫答:“沒有。”
哲學家又問:“你研究過歷史嗎?”
船夫答:“沒有。”
哲學家搖搖頭說:“那么你失去了一半生命。”
接著,哲學家又問:“你學過數(shù)學嗎?”
船夫答:“沒有。”
哲學家說:“你簡直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天有不測風云。這時候,突然刮來一陣大風把船掀翻了。
船夫喊著問道:“你會游泳嗎?”
哲學家答:“不會。”
船夫說:“那你就要失去整個生命。”
這個小故事特別富有啟發(fā)性。勞拉法格看到這個故事以后,意識到人實際上是有局限性的,你覺得自己了不起,學問很多,但你就不會游泳,你掉到河里,就會失去生命,那時你還有什么呀?所以,人沒有絲毫驕傲自滿的理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她后來一直記得這件事,覺得對自己的啟發(fā)非常大。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不要靠說教,不要靠去教訓,靠趣味性、知識性去感染人,有感染力,有魅力。
我們在這方面就是要學習,說話要讓人愛聽、好聽,有意思,有味道。這是我們說的第一個方法,說服法。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
第二個方法,感化法。真誠相待,以情感人。什么能感化人?就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感情是條船,它能夠把這個理載過去,所以感化法很重要。
還有就是多辦實事,切實關心人、幫助人。思政工作不是光靠說,更重要的是做。尤其很多人是兼職的書記,負有行政職能,多做點實事,幫群眾解決困難,這本身就是做思政工作。需要解決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盡可能地解決困難,關心人,幫助人,實在解決不了的,也要解釋一下,說明原因和理由,要有一個回應。多辦實事,本身就是做思政工作。
第三,示范法。樹立榜樣,典型示范。榜樣引路,榜樣就是力量,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囊恍┱f法。典型示范,但是感覺現(xiàn)在有時候榜樣示范作用好像有點不管用了。現(xiàn)在,樹典型、評先進、評優(yōu)有點全員化。今年是他,去年是另一個人,明年可能又換個人,大家都不錯。我們在示范法上產(chǎn)生誤區(qū)了,這個方法沒有用好。問題就出在我們的標準就是十全十美、盡善盡美,說得太多、太滿了。國外也有示范法,但他們不追求盡善盡美,而是分不同類型、不同方面、不同層次的典型。國外沒有思想政治工作,但有企業(yè)文化,有些做法與我們思想政治工作是一樣的。比如,企業(yè)文化有一個“五大要素”,其中一個要素是企業(yè)英雄人物,他們把企業(yè)的榜樣、典型叫作英雄人物,這其實很煽情。雖然是英雄人物,有的時候他是有毛病的,但他們不在乎,分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方面,在不同階段,需要推出什么樣的典型,就推出什么樣的典型。比如說,這個階段需要大家埋頭苦干,那么就得推出圣牛式典型。圣牛就是我們說的老黃牛,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分分內(nèi)分外,不計報酬,甚至是不吃不喝不睡。我們在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需要埋頭苦干,當我們到另外一個階段的時候,不一定就推出這種典型了,需要大家提一些合理化建議或者出好點子的時候,需要創(chuàng)新的時候,有的企業(yè)就推出“無法無天”式。什么叫“無法無天”?這個人有毛病,不拘小節(jié),遲到早退,但是他頭腦很活,有創(chuàng)新思維,能發(fā)明創(chuàng)造,需要大家都向他學習,那么就給這個典型樹立起來。這叫逆向思維,因為人優(yōu)點的過分延伸就是缺點;而缺點呢,有時候后面也隱藏著優(yōu)點。樹典型的時候也告訴你的毛病就是無法無天,你都被樹為典型了,缺點還不改一改?用一種強大的企業(yè)文化氛圍來規(guī)范他,揚長避短。還有的企業(yè)推出的典型叫作羅盤式。羅盤式是什么?企業(yè)要改制,要想辦法怎么樣轉產(chǎn),我們要根據(jù)市場需求,發(fā)展一些什么新的東西呢?羅盤帶有方向性,那么羅盤式的人,可能說話有點刺,不好聽,是個“刺頭”,但是他的點子特別好,那要把他樹立起來,大家都向他學習,他具有羅盤效應。還有的企業(yè)樹的典型叫作堅持不渝型。一個工程師搞了一項發(fā)明,好多年不成功,后來他的上司都沒耐心了,沖他咆哮說你不要再搞了,沒有前途。結果,這個工程師就特別地認“死理”,堅信一定能成功。上司說了,你要再這么搞下去,我就開除你。后來,真被開除了,這個工程師也不走,利用企業(yè)的廢舊倉庫繼續(xù)搞發(fā)明,最后成功了。這個工程師就被提為企業(yè)的副總裁。那么,這個典型就叫堅持不渝型。所以,典型不要面面俱到,不要盡善盡美,要從不同層次推出先進典型,只有這樣,這個典型才是真實的,才是可信的。
第四,激勵法。剛才在說西方的行為科學的時候,我們也提到了激勵。激勵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出自于一個心理學實驗。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叫作皮革馬利翁效應(羅森塔爾效應)。在希臘神話中,皮革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島上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國王。羅森塔爾是20世紀初的一個心理學家。皮革馬利翁特別喜歡自己雕刻的一個象牙雕刻美女,終日把玩,晝夜不舍,結果精誠所致,金石為開,象牙雕刻美女就活了,并做了他的王后了。從這個神話,羅森塔爾得到一個啟發(fā),就是外在刺激,能使內(nèi)部產(chǎn)生積極性。于是,他進行了一個實驗。他到一所學校,向校長要了學生的花名冊,隨機點了十幾個學生的名字,對校長說這些學生將來有前途,但是交代不要告訴本人,說你要注意,他們會有變化。校長拿著被點了名的名單一看,覺得有的是不錯,有的是真沒看出有什么好。但是,權威說了,可能是真的,所以這個實驗還有一個名稱叫作權威的謊言。后來,校長把名單交給了老師了,對老師說,權威說這些學生都是很聰明的。雖然沒有對學生本人說,但是老師在以后的教學當中,就難免流露出對這些學生的關愛之情。一年之后,羅森塔爾去驗收。校長和老師說,您說的太對了,成績好的學生當然就更好了,那些本來覺得不怎么樣的學生,后來就變好了,您真是有眼光。這就是激勵法的由來。俗話說: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這種感情、這種暗示有積極因素,這就是激勵法的含義和價值。
但是,激勵法怎么激勵呢?激勵不外乎兩種,精神激勵和物質(zhì)激勵。以前,我們光講精神激勵,批評獎金掛帥等行為。改革開放以后,開始物質(zhì)激勵。剛剛改革開放,三五塊錢就能獎勤罰懶,給點錢就能激勵。現(xiàn)在怎么樣?。拷o多少錢他都覺得是應該的。所以,物質(zhì)激勵和精神激勵都要有。
精神激勵怎么激勵啊?現(xiàn)在,我們的方法太單調(diào)了。發(fā)獎狀,“輪流做莊”,輪流當先進、輪流評優(yōu)。有意思嗎?好像就沒有刺激了,激勵就是一種刺激,怎么能刺激得動呢?這就需要我們琢磨。我還給大家舉個例子。美國有一個公司,一個工程師完成一項發(fā)明,非常高興,拿著方案就去向總經(jīng)理報告??偨?jīng)理看到以后,也非常高興,很激動,特別想表達一下對這個員工的感激之情。但總經(jīng)理辦公室除了保險柜就是辦公桌,最后他拉開抽屜,里面有一根香蕉,這是他給自己準備的午飯,就遞給這個工程師,說這個你一定拿著。這個充滿人情味的舉動,讓這個工程師也是大感意外,他也很感動,拿著香蕉就退出總經(jīng)理辦公室。正好路過一個管理人員,知道原委后,這個管理人員就突發(fā)聯(lián)想,凡是對企業(yè)做出貢獻的員工是不是就獎給他一根香蕉呢?但真的香蕉,過幾天,就黑了,就爛了。他就產(chǎn)生一個創(chuàng)意,設置金香蕉獎,是一個鍍金的工藝品,非常得漂亮。這是這個企業(yè)獨一無二的獎項,很有刺激作用。國內(nèi)的燕山石化,前幾年有過一個做法,設計一本臺歷,365天、365頁、365個故事,勞模啊、英雄好事跡、好人、好事,都給寫在上頭,大家就有一種歸屬感、榮譽感。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善于發(fā)現(xiàn)一些東西,真正形成一種精神刺激。新加坡有一個做法是請勞模吃飯。這不是普通的吃飯,從最高領導開始無一缺席,就陪著勞模吃飯,顯示對他的無上尊重。
有一些具體的方法,我們可以去開發(fā)。我為什么說我們要交流呢?其實交流好的經(jīng)驗,有這么一個氛圍,思政工作就越來越熱,形成熱潮,就被重視起來,大家的履職能力就越來越強了,技巧就會越來越多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