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首頁> 報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金元浦: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習近平用典》(4)

《習近平用典》敬民篇中講,“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這句話出自《史記·殷本記》。殷朝就是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夏朝之后的第二個朝代。商朝的開國君主叫商湯,也就是成湯。公元前1620年,成湯征討了不祭祀祖神的諸侯葛伯,為什么?因為他沒有禮,不合乎禮儀,所以成湯就要征討他。成湯對后來的賢相伊尹說:“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這里的“不”字,同“否”。從字面意義上來看,是說你看見水,自己的形象就顯現(xiàn)出來了。從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就可以知道,這個國家治理好了沒有。伊尹就說:“明哉!言能聽,道乃進。君國子民,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成湯就說:“汝不能敬命,予大罰殛之,無有攸赦。”這段話的意思說得非常清楚。一個人,一個官員,從水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像,官員從老百姓身上可以看到國家治理的情況,叫做以民情為鏡,這就是最早可查證的鏡子論。后來,成湯的鏡子論為歷代的統(tǒng)治階級所接受。

《詩經·大雅》中有“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洞蟠鞫Y記·保傅》中也有談到“明鏡者,所以察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用鏡子做什么呢?是為了看清自己的面容,研究古事是為了知曉今天的時勢。把過去當作一面鏡子,你就知道今天是什么情形了。唐太宗李世民將鏡子論進一步發(fā)揚光大。他說:“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鑒,內防己過。”一個好的皇帝怎么樣來防止自己犯錯呢?要做到三個方面,有三面鏡子。一面鏡子是“以銅為鑒,可正衣冠”,對著鏡子,可以整理好服飾穿戴;一面鏡子是“以古為鑒,可知興替”,參照歷史,可以知道歷史上的興盛衰落;一面鏡子是“以人為鑒,可明得失”,以老百姓為鑒,以一些敢于直言之士為鏡,我就可以看清得失,可以了解自己做得怎么樣。所以我們講的“洗洗澡,正衣冠”,這些說法是有深厚的古代文化底蘊的,是有歷史典故的。

下一個典故我們來談這一句——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這是習近平去檢查節(jié)日市場供應和物價情況時的講話。他在不同的場合都說過“心無百姓莫為官”,即心里頭沒有百姓,就別做官了。為官一任,就一定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權力,就要為老百姓辦事,否則老百姓為什么選你做官呢?民生不是抽象空洞的理念,應該落實在為群眾實實在在謀利益上。

所以習總書記經常引用這兩句“心無百姓莫為官”“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做官確實很辛苦,辛苦是為了什么呢?——“但愿蒼生俱飽暖”。老百姓吃飽穿暖,就是我們的理想,我們的愿望。因此,作為一個官員,天下大事必須要做細,要細細地來承擔。

這兩句話出自明代政治家于謙的《詠煤炭》。大家都知道于謙的《石灰吟》,其實《詠煤炭》也寫得非常好。于謙是明代的忠臣,后來遭人誣陷被殺。他在《詠煤炭》中寫到,“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他用了煤炭的形象自喻,托物言志,表達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氣節(jié)。“鼎彝元賴生成力”。所謂“鼎彝”,鼎是大方鼎,比如司母戊鼎。大方鼎和各種各樣的鼎是用來做什么的?是祭祀先祖的祭器。他用祭器來表達對亡國的忠誠。

古人認為煤炭是由鐵石變成的,所以于謙以此表達自己堅貞不變的決心。最后兩句是于謙的內心獨白——“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所有的老百姓能吃飽暖,我作為像煤炭這樣的人,為官一任要做這樣的事。

習總書記參加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在講話中引用了“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后面這兩句是最值得稱道的,什么意思?就是講縣官、縣吏都是小官,但是小官是基層干部,有大作用。

習總書記特意給市、縣委書記們念了一副對聯(lián):“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這是上聯(lián)。他說,我們得到一個官職不要覺得榮耀得不得了,官失掉了也不要覺得屈辱,也不要說哪一個官是沒用的,地方上全要靠官來治理。下聯(lián)談到“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這副對聯(lián)是古代封建社會的官吏們做的。習近平說,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共產黨人難道還不如過去的封建官吏嗎?他說,今天我們共產黨人應該有更高的境界,要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別老是想級別,這不好。

這首詩出自鄭板橋,但詩中的典故被習近平用得很好。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之一,當過幾天官,但是他做官做得不好,因為他獨立不羈的性格受不了官場的約束。鄭板橋在濰縣做知縣時,曾經畫了一幅畫,作了一首題畫詩,贈給了屬吏山東巡撫包括。這幅畫創(chuàng)作于乾隆十八年,當時山東大澇,特別是濰縣,受了大災,可以說是餓殍遍野。當時,鄭板橋做縣令,他下令大興修筑。他說,公家的錢不能隨便發(fā)給大家,我就做點工程,沒飯吃的人都到這來做工程,我給你飯吃。所以,遠近的饑民就都來了。當時有人向鄭板橋提出,你應該先上報朝廷,鄭板橋斷然拒絕,說:“此何時?俟輾轉申報,民無孑遺矣。有譴我任之。”什么意思?打個報告,轉來轉去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批下來,這些人都餓死了。出了問題我頂著,,上面有譴責我來認。

責任編輯:劉玉婧校對:田甜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