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琨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很榮幸和大家做交流,今天的題目是《書法的人生意義——啟功先生的書法人生觀》。
一、啟功對書法在人生中意義的解讀
琴棋書畫是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必要修養(yǎng)和趣味所在。琴棋畫三項,要求從事者具有一定的藝術才能和特質,并非人人擅長,但漢字人人都可以書寫。基于漢字書寫的書法是封建時代科舉考試中必備的條件,受到普遍重視,是每個讀書人的“童子功”。然而,中國先秦時期流傳著一段話:“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這段話的意思是,中國古代有三個不朽的事業(yè)——“立德、立功、立言”,這是傳統(tǒng)士大夫最為看重的人生目標。但書法沒有被列為其中,所以難免有人視其為生活中比較次要的事。
舉兩個例子。清代著名詩人龔自珍曾經描繪過自己的心態(tài)——“夫明窗凈幾,筆硯精良,專以臨帖為事,天下之閑人也。吾難得此暇日。偶遇此日,甫三四行,自覺胸中有不忍負此一日之意,遂輟弗為,更尋他務,雖極瑣碎,亦苦心耗神而后已,卒之相去幾何?真天下之勞人,天下之薄福人也。”這段話的意思是,如果每天有閑暇,天氣很好,就想有個很好的筆和硯臺,好好的寫字、臨帖,這是天下的閑人。我很少有這種閑暇的日子,偶然有的時候才寫了幾行字,就覺得不忍心辜負這一天,因為好像應該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就不去寫字了。還要操心其它的各種瑣碎的事情,所以是一個天下的勞人,薄福之人。這是清代龔自珍對書法的看法。
明末有一位大學者黃道周曾說過:作書乃學問中第七八乘事,切勿以此關心。王逸少品格在茂弘、安石之間,為雅好臨池,聲實俱掩。余素不喜此業(yè),只謂釣弋余能,少賤所該,投壺騎射,反非所宜。若使心手余閑,不妨旁及。他認為書法在各種學問中的重要程度只能位列第七八等,千萬不要在這方面用心。比如,書法大家王羲之的人品和才學與當時的名臣王導、謝安不相上下,只因喜好書法,掩沒了他的身名。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