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10)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康震: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10)

(十)不能承受青苗之輕

【導語】:提起王安石,人們必然會想到青苗法,然而,王安石最得意的手筆青苗法卻遭到了最激烈的抵制,這是變法必然要遭遇的艱難歷程,還是青苗法自身存在問題?已經(jīng)身處相位又會怎樣面對歐陽修和蘇轍的質(zhì)疑呢?請您繼續(xù)收看請您繼續(xù)收看系列節(jié)目《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第十集《不能承受青苗之輕》。

【畫外音】:雖然朝中很多人都對王安石的變法思路持反對態(tài)度,但熱衷于改革的宋神宗,還是提拔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并且成立了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變法最高領導機構(gòu)“制置三司條例司”,集政權(quán)、軍權(quán)、財權(quán)于一身,開始了政治、軍事、經(jīng)濟等領域的全面改革。滿懷信心的王安石雷厲風行,很快就頒布了兩條法令—均輸法和青苗法。而說到王安石變法,人們第一想到的就是這個青苗法,因為青苗法是王安石變法的歷程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法令,它不但與國計民生的關系最為密切,而且引發(fā)的爭論也最為激烈。那么,什么是青苗法?王安石為什么要推出青苗法?而青苗法又到底引發(fā)了哪方面的爭議呢?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繼續(xù)為您講述系列節(jié)目《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第十集《不能承受青苗之輕》,敬請關注。

【康震】:什么叫青苗啊?青苗的本意是還沒長成的莊稼,你到莊稼地里頭看,長得一茬一茬的,那不是韭菜,那是麥苗、青苗。所以這個青苗法的政策,它的執(zhí)行有一個背景,就是在莊稼剛開始成長,還沒長熟的時候,青黃不接的時候,這個政策它是有用的,所以要了解青苗法,就得先了解青黃不接,青黃不接,青的還在長呢,黃的吃完了,黃的就是成熟的莊稼。這時候老百姓手里是沒有糧食的,沒有糧食怎么辦呢?官府就得出面平抑糧價。我們大家都知道有平價糧還有議價糧。所以最開始朝廷有個機構(gòu),設置了個機構(gòu)叫常平倉。什么叫常平倉,我一說大家就都明白了,常平倉就是糧倉,也是一個辦事機構(gòu)。這么說吧,糧食豐收的時候,糧食多的時候,糧價是比較低的,但是如果糧食多了,農(nóng)民就得壓下來糧價,老壓這個糧價,農(nóng)民就得受損失,所以,常平倉這時候的作用是什么呢?我剛才說了,它要平抑糧價,這時候它就買進糧食,買進糧食是為了什么呢?是為了不讓這糧價掉得太厲害,因為谷賤傷農(nóng),這是自古以來的道理。可是等到青黃不接的時候,災荒年間,莊稼歉收的時候怎么辦呢?哎,常平倉又開始起平衡杠桿作用,它就用比市場上稍低的價格再把糧食賣出來,為什么賣出來?這時候沒有糧食吃,農(nóng)民沒有飯吃怎么辦呢?就用相對比較低的市場價格,從常平倉這兒再買糧食,用這樣的方法保證這個糧價不至于降得過低,也保證在青黃不接歉收的時候農(nóng)民有飯吃,多好啊。

可是這個常平倉它很麻煩,麻煩在哪兒呢?大家都說你講青苗法,講什么常平倉???對,沒有常平倉就沒有青苗法。這個常平倉雖然好,但它很難持續(xù)。第一,沒本錢。你想想這常平倉它得有本錢啊,它買糧的時候買進來了,賣出去的又比較便宜,那你說這本錢誰給貼啊?這就是國家財政撥款。宋仁宗開始,還想別人給他撥款,他還給你常平倉撥款?所以這錢,本錢要是跟不上,常平倉無以為繼,這是很大的問題。常平倉沒錢的話什么也干不了,那是空話。第二個問題,全國范圍內(nèi),常平倉的設置非常少,這其實跟第一個問題是一個事兒,沒錢嘛。常平倉主要設在哪兒呢?主要設在各地方的首府。譬如說吧,河北地區(qū)那就是石家莊了,你要是設在北京的話,那就是說,只能在北京設著,通州沒有,昌平也沒有。那農(nóng)民如果想要買糧食,你不是說了嗎?歉收的時候,青黃不接的時候,農(nóng)民到這兒買糧食,那麻煩了,如果當時在北京地區(qū)的話,那就是再老遠的大興、昌平的人都得到你這兒來買,等我到你這兒了,你都賣完了,也就是說因為本錢不足,因為設置的點兒少,所以恩惠給老百姓的好處非常有限。第三,也很致命,這常平倉它是個糧食系統(tǒng),它的主管單位在中央,是司農(nóng)寺,這司農(nóng)寺就相當于我們國家糧食局,可是,國家糧食局是管糧食調(diào)配的,光糧食局沒錢啊。錢在哪兒呢?在財政部,在“三司”那兒??墒沁@常平倉又設在地方上。這就麻煩了,你看,好些人管著呢,糧食局管著它,財政部管著它,地方政府還管著它。這就很麻煩,你看,反正你糧食局的錢是我財政部給你的,今年我可以給你,明年我們財政吃緊,我挪用點??墒堑胤?,它每一個常平倉都在地方上,地方財政如果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它也會挪用。你看,本來就本錢不足,設得又少,如果再加上挪用,多頭管理、效率低下,簡直就沒法辦。沒法辦就麻煩了,朋友們,為什么麻煩?青黃不接了,假如說又青黃不接了,糧食歉收了,這農(nóng)民不是沒飯轍的問題,他種地都沒種子了,怎么辦呢?他找誰?你說他現(xiàn)在該找誰?找常平倉沒用了,他找誰呢?找大戶、找大地主,哎,就電影上經(jīng)常演的那種大地主,長得比別人都胖點。聽說您這兒放高利貸呢,您給我放點高利貸吧,那高利貸可不是一般的貸,那是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二百、百分之三百的利息,那總好過你到時候餓死吧,對不對?好,把這貸了來,這下就算是上了套了,怎么辦呢?你是還了本金、是還不了利息,是還了利息、還不了本金,這是驢打滾、利滾利,永遠沒個完。到最后有一天,這農(nóng)民是實在沒轍了,怎么辦呢?把地賣了,算了,我把地賣給你了,然后就背井離鄉(xiāng),這叫什么?說個術(shù)語,這叫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自耕農(nóng)破產(chǎn)了,土地就被大地主怎么呢,兼并了。這部分流亡的農(nóng)民,他有可能當強盜,也可能死亡。但不管怎么說,土地被兼并得越來越多,自耕農(nóng)流亡得越來越多,有利于生產(chǎn)力發(fā)展嗎?沒有利于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而且會破壞社會秩序。所以你看,麻煩吧?要不要改一改???當然要改了。

【畫外音】:其實,不僅僅是常平倉制度存在很大問題,當時社會的各方面也都出現(xiàn)了很多麻煩,急需大力地改革變法而維護社會穩(wěn)定。王安石首先從國計民生的角度出發(fā),推出了青苗法。那么,青苗法究竟是一條什么樣的法令呢?

【康震】:青苗法 在它最初頒行的時候,就帶有改革和改進常平倉的意味。第一,你不是要跟他們借高利貸嗎?省省吧,你不用跟他們借高利貸,我們國家和政府給你發(fā)放貸款,農(nóng)業(yè)貸款。把天下的常平倉的糧食算個總數(shù),一千五百萬貫,這是折成錢了,把當時的這個所有在常平倉里頭,全國范圍內(nèi)常平倉的糧食全部算個總數(shù),一千五百萬貫,折成現(xiàn)金發(fā)給你。當然你是自愿的,你不行了,歉收了,青黃不接了,你來跟我貸款,我把這個錢給你,??顚S?。專在哪兒呢?這個賬怎么算呢?這是第二條,你怎么算?你看,常平官,他當時為了做這個常平倉,專門設置了一個機構(gòu)叫常平司,常平司里有常平官,常平官怎么算這個帳呢,你要給他發(fā)放貸款、發(fā)放利息的時候你得有個價格啊,這個價格,預定價格怎么算呢?我們在這兒講經(jīng)濟學了,大家可得認真聽啊,把過去十年里邊豐收年的糧食的價格算一個平均值,不高也不低,這樣一個適中的價格,利用這個價格,讓農(nóng)民來自愿地貸款,我把現(xiàn)金貸給你,然后你到時要返還給我本金,你不能(讓)我沒本錢了最后。你給我的時候給我糧食也行,你說我們家打糧食了,給你幾公斤糧食,這行。你把糧食賣了換來現(xiàn)金了,貨幣給我也行。哎,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明白了吧,這是第二條。第三,咱們政府每年放兩回。正月前后,這叫夏料,其實就我們來說,上半年,為什么呢,這正月前后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這回我給你放一次。到五月份前后,這是豐收的時候了,我再放一次。你別忘了,五月份的時候你要把一月份的給我還上啊,這會兒都收莊稼了,你要給我還上的。這是兩次。第四條,給誰貸呢?首先是農(nóng)民,如果貸完了以后還有富余,還有剩余,也可以貸給城市的居民??墒怯幸粭l,大家注意這個很要緊的,我怎么才能保證你不拿我錢跑了呢?第一,你卷了錢沒影兒了,你貸了好些,貸了一萬兩銀子,竄沒影了,我們國家的損失可就大了。再一個,你拿回去以后也不好好種地,不好好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到了那個日期的時候,你交不上錢、交不上糧,你們都這么干,誰受得了?。坎恍?,你們得有個保人,你得做保,怎么做保呢?五戶一?;蛘呤畱粢槐#钦l當這冤大頭呢,誰來挑這個頭呢?這你放心,北宋的時候這個民戶分了五等,一二三四五等,最高的那一等,不一定是他,三等以上都可以當這個什么呢,叫甲頭,實際上就是總保人,就是他來擔當。為什么呢,他最有錢,他最有保障。你不能讓一個窮小子當保頭、當甲頭,這不可能。如果這錢消失了,人也消失了,告訴你甲頭,我就找你,你把你們家全賣了到時候也得給我還。第五,我要給你貸款,你得有償還能力,你說我要一百萬貫,我敢給你嗎?不行。根據(jù)五種不同的等級,給的數(shù)額有分別。第一等戶十五貫,第二等戶十貫,第三等戶六貫,第四等戶是三貫,最后一等戶、末末了的最窮的那一位,一貫零五百文。大家說這挺好的一個政策啊,國家政府就是關心老百姓的生活。我還沒說完呢,還有最后一條呢,最后一條頂頂關鍵,回頭還的時候本金是不必少的,還要交利息呢,百分之二十的利息。大家一聽哎喲,一百塊錢要給二十塊錢,這有點高,這比那高利貸那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二百、百分之三百那可低多了,你要不要吧,就這價。一年兩回就是百分之四十,算算這賬,交錢也行,交糧食也行。你注意王安石在頒行這個青苗法的時候,特別強調(diào)主要是為了解決在青黃不接和歉收的時候,那些大戶的地主出來發(fā)放高利貸盤剝窮人,造成土地兼并和農(nóng)民的流亡和逃亡,這是它主要的背景。也就是說,王安石的原話說

“以廣蓄積、平物價,使農(nóng)人有以赴時趨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宋史·食貨志】

什么意思啊?我給你這筆錢,比方說,你拿了那么四、五貫錢回去了,行了,不用操心了,拿這個錢回去,你買種子買糧食,剩下的時間弄點農(nóng)田水利建設,把你那鋤頭修一修,多發(fā)展發(fā)展生產(chǎn),多從事點公益活動。不讓放高利貸的人乘人之危。最后王安石放了一句話,這話后來看是放大了,

“皆以為民,而公家無所利其入。”

——【宋史·食貨志】

我們這措施全是為老百姓著想的,我們政府根本沒有半分利益。很快這個話就開始打自己的嘴巴了。你千萬別忘了那利息的事,那百分之四十在那兒扛著呢。有一點大家可能會問,說你這么弄,那常平倉的功能還存在嗎?還有。當時官方其實規(guī)定得很清楚,怎么呢,就是說,一半兒的錢拿出來放貸,一半的錢留下來,還是像原來做的那樣,哎,這糧食豐收了,我買進糧食。如果糧價青黃不接的時候,我再把糧食賣出來。它這個常平倉的這個平抑糧價的功能并沒有失去。但是青苗法相比起常平倉來講有重大的改進。第一,本錢的問題解決了,不但本金能還回來,還賺呢,給一百塊錢回來二十塊錢,來源問題解決了。第二,管理問題解決了,主管還是糧食局、司農(nóng)寺,可是沒什么三司的事兒了,也沒什么地方的事了。底下直接就是常平司,垂直管理。垂直管理有好處,沒有枝枝蔓蔓的東西,辦事效率高了,而且責任也明確了,政策的目的也拓展了。原來只是平抑糧價,現(xiàn)在不一樣,我剛才講了,主要是為了防止高利貸,防止盤剝,防止兼并。最后一點,常平倉是即時性的救濟,什么叫即時性的救濟,就是哎喲,出了問題趕快就補救一下。這個青苗法是常態(tài)式的救濟制度,一以貫之的,制度化了。這些東西應該說,我們說這常平倉的制度其實它本質(zhì)上是一種救濟制度,所以青苗法本來是用來改善這個救濟制度的,只不過稍稍地拖了個小尾巴,就是一邊救濟著呢,一邊賺點兒。你注意,后邊我們講到,就這賺點兒后來就害了青苗法。

【畫外音】:王安石本著良好的愿望,精心設計并推出了惠及百姓的青苗法,希望借此改善農(nóng)民的生活,保護農(nóng)民的利益。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在接下來的推廣過程中,青苗法遭遇到極大的阻力。不但他變法的老對頭司馬光極力反對,就連蘇轍、歐陽修也都強烈質(zhì)疑,而大多數(shù)農(nóng)民也不買賬。這又是怎么回事?而青苗法還會引發(fā)哪些不良的連鎖反應呢?

【康震】:青苗法在執(zhí)行當中到底怎么樣呢?我可以實事求是地告訴大家,反彈那是相當大,彈得比籃球都高。為什么呀?首先第一點,在執(zhí)行之前,蘇轍就提出了異議。蘇轍大家都知道吧,蘇東坡的弟弟,蘇洵的二兒子。蘇轍怎么冒出來了?蘇轍當時還是贊成改革變法的,所以王安石就把他請到制置三司條例司里邊來起草文件,王安石一開始還是比較謙和的,他要推行青苗法的時候,他就問這蘇轍,說你覺得咱們弄這青苗法合適不合適?蘇轍一聽他介紹這情況,蘇轍說我覺得有點懸,為什么呢,因為你這個青苗法,它在推行的過程當中,它要經(jīng)過官府,它一經(jīng)過官府就很麻煩,里邊肯定會有人鉆空子,鉆這政策的空子,你這可是一大筆錢,這可不像原來的常平倉。我剛才說了,常平倉的問題它其實不涉及到錢物的流動,它只是一出一進、一出一進,是單純的救濟。你這里邊不一樣,你這有什么了?有利了,所以這就麻煩。第二,最嚴重的是能不能還得上???你這個前提是把大家考慮得都有很高的償還能力,百分之二十,大家要想清楚一個基本的道理,你們現(xiàn)在,我們大家都開動腦筋想一想,實際上青苗法跟常平倉最大的區(qū)別是有了農(nóng)業(yè)信貸的性質(zhì),農(nóng)業(yè)貸款,我當然不能說它是低息貸款。當然對王安石來講覺得這玩意已經(jīng)是低息貸款了,我們就姑且叫它低息貸款吧,其實這個利息是比較高的,但這實際上是牽涉到農(nóng)業(yè)信貸的問題。一個農(nóng)業(yè)信貸的問題由一些政府的官員來執(zhí)行,而不是由專業(yè)的專職的銀行來執(zhí)行,你想它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這就好比讓一群政府的官員轟到大街上去做生意一樣,那跟專業(yè)的商人去做生意,他能遵循一樣的原則嗎?所以蘇轍提這問題很尖銳。

司馬光也有很大的疑慮,如果個人私人的高利貸還不起的時候,農(nóng)民有時候都會發(fā)生慘劇,那要是政府、官府給你放的貸,你還不起,官府能饒得了你嗎?那樣一來,農(nóng)民不更要妻離子散了嗎?應該說專政機關要對你執(zhí)行起來專政的話,那比私人的信貸更厲害,比放高利貸的人更嚴重。他把這個憂慮就告訴了宋神宗,宋神宗一聽,說沒這么嚴重吧,我聽說在陜西那一片,情況還是不錯的嘛。司馬光說,皇上,我就是陜西人,我沒聽見有什么好處,我凈看見壞處了。這壞處到底是什么呢?這司馬光說的壞處到底是什么呢?在宋神宗熙寧三年的正月,皇上下了一道旨意,這旨意很有意思,我們做青苗法,本意是為了防止高利貸、防止土地兼并的,但是現(xiàn)在,在地方上出現(xiàn)了一種問題,出現(xiàn)什么問題?有些官員強行攤派青苗。剛才說了,五戶、十戶為一保,為了確定將來你能還上這錢,你得有保人,你得有保證,它是這么回事,這里邊出現(xiàn)一個很大的問題,你看啊,從金融學的角度來講,你喜歡、你愿意把貸款放給誰,你愿意放給一個流浪漢呢,還是愿意放給一個千萬富翁呢?這不用我說啊,你肯定是愿意把貸款給那個償還能力很高的人,沒有人愿意把貸款給一個沒有償還能力的人,這是第一??墒沁@里邊有個很重要的問題是,那些上等戶,一、二、三等戶他們需要這玩意兒貸款嗎?他們不需要,他們就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他們那青黃也能接得上。接不上的是誰呀?是四、五等這樣的窮戶和下等戶。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矛盾,出現(xiàn)什么矛盾呢?這個上等戶他有能力償還得起這個利息和本金,但他不需要。需要的人有可能還不起。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朝廷說,行,那你這個有能力的來保他。這就奇怪了,我憑什么保他啊?這是個理論上的設計,朋友們。到了地方上就變形了。為什么呢?地方官在管理的時候很難管理,他一想,與其這樣,來個簡單的,我就把貸款都給你上等戶,你就全部給它包下來算了,我給你,你反正也能還給我,我就直接貸給你,你又是保人,你又是接受貸款的人,又能還給我??墒沁@里邊有個重大的問題是我不愿意要啊,我干嗎要這個呢,我要這沒用啊,而且我要了這以后很麻煩。你在這兒算算賬,一個一等戶,一年可以接受十五貫的貸款,他得付三貫的利息,兩回,這就是六貫,我憑什么呀?我不需要這十五貫,你非得給,你給兩次,我白白給你交六貫錢的利息,我有毛病???有毛病,就是有毛病。我硬貼給你,你敢不要,我管你,你敢不要?

王安石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王安石說這點錢對他們來說不算什么,不就是一年六貫錢嗎?把這錢收上來我們可以做好多事呢,我們可以把它儲備起來,以防災荒年間,我們可以拿它救災,可以賑災,這總比讓他們捐出來糧食和捐出來錢要強一點吧?也算是辦好事兒吧??墒悄阆氚。谴蟮刂?、大戶的錢它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也是自己掙的啊,他能情愿嗎?這就是強攤了。當時有個名詞叫抑配,那就是攤派,這其實就不符合經(jīng)濟規(guī)律了。

【畫外音】:這樣推行青苗法,不但使下等農(nóng)戶還不起貸款,也讓上等農(nóng)戶為了擔保而不得不多付出很多原有的收入,甚至變賣家產(chǎn)去還貸,這樣就會使窮戶更窮、富戶也變窮,社會反而更加不穩(wěn)定。那么,在推行青苗法的過程中,歐陽修又是怎樣質(zhì)疑和變通執(zhí)行的呢?而在康震老師的眼里,青苗法又究竟有著怎樣的缺陷呢?

【康震】:歐陽修當時年紀已經(jīng)一大把了,在青州做知州,他就發(fā)現(xiàn)了很大的問題,他說什么呀?他說你們知道為什么會強攤嗎?為什么會攤派嗎?為什么會抑配嗎?原因很簡單,因為你們官府用這個青苗法來考核地方官的政績。

朋友們你們注意,現(xiàn)在就出現(xiàn)一個很大的問題,這本來是農(nóng)業(yè)貸款的事兒,你不帶強貸款的,但是他把一個用來考核政府官員的指標設定成為了一個農(nóng)業(yè)信貸的這么一個對象,那就麻煩了,因為官員考核說,你說你發(fā)了半天貸款,發(fā)下去沒人要,督辦不力。你發(fā)下去了,收不上來,說你是瀆職。

那怎么辦呢?那就只有這樣,第一,我為了要把這個貸款都發(fā)下去,我強派給你,不要也得要,然后我按時要把它收上來。那我說,糧食歉收了,我們正好,你原來說是五月份讓還,五月份的時候遇到旱災了,我交不上。交不上也得交,所以強派、強攤到最后是強收。所以這樣一來,他交不上他怎么辦呢?他交不上又跑去找那大地主去圖高利貸,這不等于成了雙重剝削了嗎?你想,這個設計是王安石開始能想到的嗎?這是根本他開始沒想到的,不是說王安石一開始就知道這個結(jié)果,還強行這么推行,那不是。

而且歐陽修還說有個什么問題?說你看,我二月份上半年我發(fā)這一次,他都是執(zhí)行得很機械,我上半年發(fā)的這次貸款,到了五月份他這還沒還完呢,你第二次又給他下來了,那對他來說就是毒藥啊,他哪兒敢還要第二次??墒遣恍?,因為第二次這攤不下去,上級會考核我的,怎么回事啊你?好了,第一回還沒還呢,第二回的又來了,所以歐陽修當時就說,建議如果第一回的沒還上的話,第二次的就不要給他再強攤了。歐陽修意識到這個問題,他膽子非常大,也仗著資格老,他自作主張,把他主管的區(qū)域第二年的青苗錢全部都不往下發(fā)。這下可把王安石給惹惱了,老家伙,跟我做對嗎這不是?但是礙于他是老大臣,而且多多少少歐陽修對他來說還有點老前輩的意思,他也沒怎么樣歐陽修。

但是問題是在這兒存在的。我們以前有一個觀念很簡單,老覺得王安石搞這個改革變法他是正面的、是積極的、是推進的、是革龘命的、是先進的,但實際上它具體的運行過程當中的確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反對派也不只是意氣用事,說只要是你堅持的我就反對。這里邊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制度上的,什么制度上呢,我剛才說了,這是個農(nóng)業(yè)信貸的事務,但是它的執(zhí)行者是政府官員。好了,農(nóng)業(yè)信貸,我們現(xiàn)在你到銀行去貸款,講的是我愿你也愿,銀行愿意貸給我,我是自愿的,這個自愿的原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青苗法不是自愿的,是強制的,到最后就變成強制。為什么呢,我剛才說了,因為官員考核他要強制的。

第二,我們現(xiàn)在到銀行去貸款,我貸多少錢,人家愿意貸給我多少錢,一方面是根據(jù)我的需要來定的,一方面是跟銀行的相關規(guī)定相聯(lián)系的。沒有說,我?guī)椎葢糁荒苜J多少錢,那不是。所以對象是既定的,方式是強制的,額度是既定的,無論是放還是收,都帶有強制性,這就破壞了信貸本身所特有的規(guī)律性,所以它的根本的原因是在于用官府、用行政制度來執(zhí)行了一個經(jīng)濟行為,那你想這怎么可能好呢?

所以我們說,這青苗法要歸結(jié)起來主要有三大問題。第一,不該強攤,強行攤派這是不對的。第二,這收取利息超越了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第三,不應該用農(nóng)業(yè)信貸來考核官員的政績。所以你看到了這青苗法在它實行的過程當中,它出發(fā)點是好的,為什么落腳以后最后出現(xiàn)這么多問題,就是它的制度和當時的古代封建社會的制度是有很多不相吻合的地方,有些是超越了時代,這一點可能連王安石自己都沒意識到。那么歸結(jié)起來,我們就可以說,講一個道理你注意,一方面實際上是國家用行政的手段把原來屬于私人的高利貸的權(quán)力掌握在了國家的政權(quán)手中,這樣一來,在客觀上造成那些低等戶既要受高利貸的盤剝,同時還要承受國家的百分之四十的利息的這種貸款的壓力,負擔很重,這是第一條。第二條,有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什么問題呢,原來我們說高利貸是壞的,是毒瘤,對農(nóng)民有壓力,但是你得這么算,就是高利貸雖然很高,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二百、百分之三百,但是那畢竟它是針對個別農(nóng)民的,而且它也不可能發(fā)放得特別多。也就是說,如果說高利貸剝削了,那么剝削的不可能是總體農(nóng)民,不可能那么大的量。但是你別忘了,咱這青苗法面向的是整體的農(nóng)戶。所以你現(xiàn)在算算賬,那高利貸如果在農(nóng)民的身上所獲得的利的總量和這個青苗法在農(nóng)民的頭上所獲得的利的總量相比,哪個更多,那顯然是青苗法要多啊,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青苗法從整體農(nóng)民頭上獲得的利益甚至高過了高利貸,這就是問題。

大家說那你這樣說就是一個不可解的結(jié)啊。對啊,這就是在古代封建社會制度底下,卻出現(xiàn)了一個需要讓它解決卻根本解決不了的一個當代問題。就拿高利貸來說,壞的,但是大家別忘了,高利貸在道德上是壞的,可是,馬克思說過一句話你可別忘了,高利貸的制度是成為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的前提,高利貸再往前發(fā)展,就會出現(xiàn)貨幣財產(chǎn),就會出現(xiàn)什么呢,銀行業(yè),現(xiàn)在的銀行制度。那大家說,那為什么這個老發(fā)展不起來,因為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包括王安石本人在內(nèi),對商業(yè)是極度抑制的,對于這種商業(yè)的萌芽它是壓制的,所以高利貸制度在中國變成了一個怪胎,它無法按照自己的規(guī)律向前發(fā)展,形成現(xiàn)代的貨幣的、現(xiàn)代的信貸的、現(xiàn)代的經(jīng)濟制度當中的一部分,它只能被迫成為中國古代封建時代生產(chǎn)關系的一個補充的部分。所以青苗法最終的消歇、終止,從個人來講的確是王安石的悲劇,但是應該說這并不是王安石本人的過錯,他想要改革、想要變法、想要增強國力、想要給國家的國庫添銀子,這都沒錯,但是在那個時代的條件下,卻不得不以農(nóng)民的付出為代價。所以講了這么些,大家可能會覺得,哎喲,那這么看起來這改革變法真是很復雜,改成這個樣子了,老師您說了這么多,我都懷疑,這宋神宗還能支持他?。克紊褡谧约憾加X得不對勁了吧?他后邊這改革變法不光是青苗法,還有好多呢,那在那些改革變法當中他怎么處理這些關系,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么多人反對他,從人事關系上他怎么協(xié)調(diào)啊?我們下回再說。

【下期預告】:隨著改革變法的深入,改革派和反對派的矛盾日益突出,有人公開發(fā)難,有人仗義執(zhí)言,有人投機取巧,有人暗中作亂,面對紛繁復雜的時局和各懷心事的朝臣,身為改革變法核心人物的王安石將如何對待呢?敬請關注《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第十一集《從變法到變臉》。

責任編輯:潘攀校對:葉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