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調整我們的情緒,第一,不能指望每天都有積極情緒;第二,有了消極情緒不要排斥它,要接受消極情緒。接受歸接受,但并不是順其自然。
還有一個案例,有個學生的爸爸是單位的一把手,有一天突然失蹤了,原因是欠了一堆高利貸,這些催債的天天去他家,當時這個孩子就出現(xiàn)了消極情緒,導致他一年多都沒能走出這種情緒,嚴格來說他已經(jīng)出現(xiàn)抑郁癥的問題了。
現(xiàn)在,高考剛剛過去,每一年都有平時成績不錯,但因為在考場中焦慮的強度過大,導致考場上發(fā)揮嚴重失常的同學。所以,負情緒的強度過大肯定是不行的。
前幾年看過一個新聞,有一對80后的年輕夫妻,生活中吵架了,丈夫吵不過妻子,非常生氣,當時就把自己的孩子順窗戶扔出去了。這種消極的情緒已經(jīng)造成了對自己或是他人的傷害了。
三、調節(jié)自我情緒要做到了解自我和理解他人
那么,當我們接受了消極情緒后該怎么辦呢?我們要學習調整它,不能讓它持續(xù)時間過長,也不能讓它強度過大,更不能造成對自己或者對他人的傷害。怎樣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呢?最重要的一點,我們要做到了解自己并理解他人。
有一次我給一個單位做講座,有個女士在課間的時候向我傾訴,她覺得她老公怎么都扶不起來,把她氣的夠嗆,這個女士自己是個特上進的人,但她有一個缺點,脾氣不好、性格太急,做事總是風風火火的。她談戀愛的時候特意想找一個跟她性格不一樣的,起碼能彌補自己的缺點。她的另一半是個溫文爾雅,很少發(fā)脾氣的人,她覺得挺好。結婚后,他認為老公的優(yōu)點必須得保持,但是老公的缺點她又開始看不上了,因為她老公是一個沒有什么大追求的人,就想在單位慢慢升遷,但她硬逼著老公考公務員。她老公考上公務員后,又逼著她老公必須出人頭地。那個女士和我單獨談的時候,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然后我就和她說,你不是他,他也不是你,很多時候我們的負情緒源于我們不了解自己,更多的是源于我們不能理解他人。
我們怎樣才能了解自己和理解他人呢?我問大家一個問題,狗和貓有什么區(qū)別?首先,外形上的差別就很大。另外生理特點也不同,貓怕被抓癢,但是狗特別享受被撓癢癢的感覺。再有想法也不同,一只小狗的主人要跟它握手,小狗覺得這就是握手。但是主人要跟貓握手,貓就會覺得這是扶著,貓自己是主人。它們的反應也不同,只要狗沒瘋,是不會反咬主人的,貓就不一樣,誰都不能欺負它。貓和狗都有這么大區(qū)別,更何況我們人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