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這時的思想并沒有定型,還在探索過程中。當他寫下《倫理學原理》批注時,他在給黎錦熙的信中說道:“自揣固未嘗立志,對于宇宙,對于人生,對于國家,對于教育,作何主張,均茫然未定。”既然還“茫然未定”,就得繼續(xù)向前探索。在青年知識分子的思想歷程中,這類狀況是常見的。由于他堅持把改造社會、匡濟民族危亡作為出發(fā)點來進行理論探索,決定了他思想中的積極方面將隨著時代的前進而逐步占據主導地位。由于他堅持一種從我做起、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從而使他在進行理論探索的時候,一直特別注重自我思想修養(yǎng)的磨練。
毛澤東從來把讀“無字之書”看得比讀“有字之書”更重要。或許,他當時的實際活動比保存下來的幾篇文字表現得更富有個性和朝氣,對他以后思想發(fā)展產生的作用也許也更大。
說來很有趣,毛澤東這樣一位后來舉世注目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公開發(fā)表的第一篇文章,卻是體育論文。一九一七年四月一日,《新青年》上刊載了一篇《體育之研究》,全文約七千字,署名二十八畫生。這個“二十八畫生”,就是毛澤東。是楊昌濟把他的文章推薦給陳獨秀的。他在文章里開宗明義,把體育和國力聯系起來,說:“國力恭(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他認為:身體是知識和道德的載體。在中學和中學以上,應該實行德、智、體“三育并重”。針對重文輕武的頹風,他提出一個口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因為體育鍛煉有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等許多好處,而“意志也者,固人生事業(yè)之先驅也”??梢哉f,《體育之研究》主要不是對體育這個運動形式的研究,毛澤東是想借此提倡武勇世風和充滿朝氣的奮斗向上的人生觀。這期間,他在日記里寫下了后來十分著名的話:“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
在《體育之研究》中,毛澤東還向讀者詳細介紹了自己編的一套體操。他當時采用的鍛煉項目很多,如日光浴、風浴、雨浴、冷水浴、游泳、登山、露宿、長途跋涉以及體操和拳術等。
所謂風浴,張昆弟在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三日的日記里記載:“今日早起,同蔡、毛二君由蔡君居側上岳麓,沿山脊而行,至書院后下山,涼風大發(fā),空氣清爽。空氣浴,大風浴,胸襟洞澈,曠然有遠俗之概。”所謂雨浴,有一個夏天的夜晚,狂風暴雨,雷鳴電閃,毛澤東一個人爬上岳麓山頂,再返回來。他說:這是為了體會《書經》中所說“納于大麓,烈風雷雨不迷”的情趣。
毛澤東青年時代最喜歡的鍛煉項目,是游泳。正像人們所熟知的那樣,這個愛好,他一直保持到晚年。江寬水深的湘江,是天然的游泳場。他時常約二三好友到這里揮臂擊水。還在學校組織了一個有近百人參加的游泳隊,晚飯后到湘江里暢游一番。同班好友羅學瓚在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日的日記里寫道:“今日往水陸洲頭泅渡,人多言北風過大,天氣太涼。余等竟行不顧,下水也不覺冷,上岸也不見病。堅固皮膚,增進血液,擴充肺腑,增加氣力,不得謂非運動中之最有益者。人言固足信哉?”毛澤東自己后來回憶說:“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于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14]游泳,不單是強健了體魄,更激發(fā)了他的自信和意志。
毛澤東強調一個人要有堅強的意志。他在《講堂錄》的筆記中就寫下:“拿得定,見得透,事無不成。”“不為浮譽所惑,則所以養(yǎng)其力者厚;不與流俗相競,則所以制其氣者重。”“陸象山曰:激勵奮進,沖決羅網,焚燒荊棘,蕩夷污澤(無非使心地光明)。”以后,在他的一生中確實一直表現出那種堅忍不拔、沖破重重阻力、一往無前的驚人毅力,而這種驚人的毅力又是建立在對事情能“見得透”的基礎上的。這是他能夠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毛澤東常對人說,丈夫要為天下奇,即讀奇書,交奇友,創(chuàng)奇事,做個奇男子。同學們用諧音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毛奇”。毛奇(molkt)是普魯士一個很有學問的將領。一九一七年六月,一師開展了一次人物互選活動,包括德、智、體三個方面近二十個項目。全校有四百多名學生參加,當選者三十四人,毛澤東得票最高。在德、智、體三個方面都有項目得票者,只有他一人。而“膽識”一項,則為他所獨有,評語是“冒險進取,警備非常”。
毛澤東的膽識,半年后有過一次受到眾口稱贊的顯露。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護法戰(zhàn)爭期間,北洋軍隊從湖南衡寶一線沿鐵路線向北潰退。長沙市民很是驚慌。一師位于南郊,靠近粵漢鐵路,是潰軍必經之地,隨時可能遭受劫掠。學校當局準備將師生疏散到城東暫避。擔任學友會總務的毛澤東提出,可以讓正在受軍事訓練的學生自愿軍負責守衛(wèi)。校方同意了他的建議。于是,一些零散潰兵途經校門口,都不敢輕易闖入。十八日,有一支三千多人的潰軍因為不知長沙的虛實,在一師以南的猴子石一帶徘徊。毛澤東把幾百個學生自愿軍分成三隊,拿著木槍,分布到猴子石附近幾個山頭上。同時,和附近的警察分所聯絡,由他們鳴槍吶喊,學生自愿軍大放鞭炮。在這種突然襲擊下,本來就張皇失措的潰兵不敢抵抗。毛澤東便派人去交涉,他們全部繳了槍。長沙免去了一場兵災。
對毛澤東來說,這件小事是他平生搞的第一次軍事行動。事后,人們稱毛澤東“渾身是膽”。他的大膽卻不是盲目蠻干,而是基于對情況的明了和事先的深思熟慮,謀定而后動。同班同學鄒蘊真問他:“萬一當時敗軍開槍還擊,豈不甚危?”毛澤東回答說:“敗軍若有意劫城,當夜必將發(fā)動,否則,必是疲憊膽虛,不敢通過長沙城關北舊,只得閉守于此,故知一呼必從,情勢然也。”[15]第一師范十分重視學生的課外生活。毛澤東的社會活動日益擴大了。一九一七年十月學友會改選時,他擔任總務,還兼教育研究部部長,從前這兩個職務都是由教員擔任的。學友會會長由學監(jiān)方維夏代理,毛澤東實際上主持工作。學友會開展了許多課余活動,如成績展覽會、講演會、辯論會、運動會等。這年上半年,學校曾辦了一期工人夜校,由教員上課,辦得不成功,中途停下了。這學期還辦不辦?由誰來辦?大家看法不一。毛澤東認為這是學校同社會聯系的重要途徑,應該辦下去,而且要辦好。方維夏同意他的意見,并決定由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辦,由學友會教育研究部具體負責。十月三十日,毛澤東寫了一則《夜學招學廣告》,用語是一般工人能懂得的大白話,傾吐出為失學工人分憂解難的拳拳之心:
列位大家來聽我說句白話。列位最不便益的是什么?大家曉得嗎?就是俗語說的,講了寫不得,寫了認不得,有數算不得。都是個人,照這樣看起來,豈不是同木石一樣!所以,大家要求點知識,寫得幾個字,認得幾個字,算得幾筆數,方才是便益的。雖然如此,列位做工的人,又要勞動,又無人教授,如何能到這樣,真是不易得的事。現今有個最好的法子,就是我們第一師范辦了一個夜學。……教的是寫信、算帳,都是列位自己時刻要用的。講義歸我們發(fā)給,并不要錢。夜間上課又于列位工作并無妨礙。……快快來報名,莫再擔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