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歲的老大爺推著電動車在小區(qū)路邊跟鄰居聊天,一輛紅色的海馬轎車在他身后停下了。車上女司機想讓老人讓路,雙方交流時,女司機一再口出惡言,惹得周圍居民氣憤不已。“她怎么能這么跟老人說話,她一定要下車跟老人道歉。”前天晚上9時40分左右,海馬轎車被海岸錦城小區(qū)的居民們堵在路上,女司機撥打110報警求助。民警勸解了兩個多小時,女司機最終向老人道歉,老人表示諒解后,氣憤的居民們才散開。(7月14日 大眾網(wǎng))
這確實是一出讓人唏噓的鬧劇,其中的當事人——60多歲的老大爺,推著電動車占道與鄰居聊天,肯定也是存在不妥的,但是,僅僅是因為過道被擋,這位年輕的女司機就對老大爺惡語相向。從這位女司機的表現(xiàn)來看,是典型的路怒癥。最終不僅引發(fā)了當事人老大爺?shù)臉O度憤怒,也同樣激怒了旁人,據(jù)說當時在現(xiàn)場,周圍的居民圍了里三層外三層,不少人拿著手機拍照幫老人取證。還死死地圍在海馬轎車旁邊不讓女司機離開,一定要讓她給老人道歉。
都說圍觀便是力量。從這件事來說,出于義憤的旁人圍觀,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這位女司機向老大爺?shù)狼傅牡贡屏α?,而這種圍觀,也讓正義得以體現(xiàn)甚至是放大,這當然是值得點贊的發(fā)生。不過,置于當時的情境來看,當圍觀者里三層外三層地對女司機形成包圍之勢,并且氣勢洶洶地要求女司機道歉時,這會不會是一種對當事人的壓迫,或者說是一種道德暴力呢?
有必要對道德冷漠和道德暴力做一番區(qū)分,如果說面對需要伸手幫扶時,卻選擇視而不見,是一種道德上的冷漠,那么在發(fā)生一些可能不那么需要錙銖必較的場合,卻上演著掄著道德大棒的氣勢洶洶,便是所謂的道德暴力了。這種暴力的存在,看似正義凜然,但只是站在道德高地的審判,裹挾著對他人權(quán)益的漠視甚至是侵害。
回到這起事件中來說,要讓這位女司機認錯道歉,是可以通過在警察的調(diào)解下發(fā)生,也可以在圍觀中女司機自身的幡然悔悟,而如果以氣勢洶洶的道德壓迫,即便女司機迫不得已做出了道歉,這種建立在隱形暴力之上的道歉,已然失去了應有的道德色彩。
總而言之,在道德滑坡成為現(xiàn)實社會不可承受之重時,我們既要拒絕道德冷漠,以善意傳遞人間溫暖,更要拒絕道德暴力,以良善推動和諧的實現(xiàn)。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