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過去由政府說了算的電話費、手機費標準完全放開由企業(yè)自主定價,上網等費用逐步降低的同時,五花八門的套餐也讓一些用戶摸不著頭腦,碰上了收費理不清等新煩惱。近日,江蘇省物價局就《江蘇省電信資費行為規(guī)則》征求民意,明確了電信運營商禁止的種種行為,其中8種違規(guī)收費行為將受到價格部門嚴肅處罰。
客觀來說,套餐的產生背景,就是賣方通過組合產品,設計出不同的消費內容,以滿足買方的不同消費需求。換句話說,套餐是為迎合消費者的差異化選擇而來,它應該也必須是以消費者的偏好為基礎。套餐的設置對買賣雙方來說,其實一個雙贏的過程。
但是,回到電信消費來說,可選套餐雖很多,可詬病的地方也不少。很多人不懂這些套餐具體包括哪些內容,看不懂套餐,想去討價還價都不知道從何下手??床欢拇_不意味著就被坑,但是,從以往曾多次被曝光的電信消費陷阱來看,看不懂背后,的確讓人很受傷。而從電信運營商與消費者關系來看,姑且不說運營商作為國企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從市場邏輯來說,兩者之間從來都是平等的,不應該發(fā)生讓消費者鉆套的事。
近年來,電信運營商根據相關部門的工作部署,在提速降費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讓消費者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但是,有些資費套餐依然存在消費陷阱,運營商以此霸占消費者的話語勸、知情權,屬于侵害消費者的基本權利,所折射的是市場失靈。
沒有規(guī)制就沒有約束,也就沒有維權。在現代社會,我們強調一切以法律為準繩,但相關法律規(guī)則不完善,必然變相縱容商家的違規(guī)牟利沖動,也無法讓消費者找到托底的保護。事實上,從此次江蘇省所列舉的8種違規(guī)收費行為來看,都能在《價格法》找到違法依據。
于此而言,江蘇省此番制訂電信資費行為規(guī)則,可謂是一次頗有法治意義的探索,這將對電信消費市場進行有力糾偏。若能讓運營商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得以規(guī)范,尤其是讓消費者消費得明明白白,這樣的做法當在全國更多地方復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