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卡沒用完商家跑路、課沒上完已收款不退、會員卡丟了商家不補……近年來,教育培訓、體育健身、美容美發(fā)等行業(yè)已普遍采用預付式消費模式,隨之引發(fā)的各種糾紛也不斷增多,成為消費者投訴集中的領域?!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預付式消費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近日公布,并將于5月1日正式施行,精準解決預付式消費難題,為權益受到損害的消費者撐腰,讓商家安心經營,共同維護良好的市場環(huán)境。
亮點1 關鍵詞:退卡難
經營者“卷款跑路”或承擔刑事責任
近年來,諸如辦卡、充會員等預付式消費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在教育培訓、美容美發(fā)、商場購物、餐飲、娛樂、健身、家裝等許多行業(yè)廣泛應用。預付式消費方式原本是商家和消費者雙贏的模式,既能緩解中小微企業(yè)的融資問題,又能為消費者帶來實惠,但現實中消費者經常陷入“充值容易退錢難”的困境。
格式條款是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xié)商的條款。一些經營者會在合同中設置“收款不退”“丟卡不補”“本店享有最終解釋權”等霸王條款,試圖以此阻礙消費者退卡。為此,《解釋》第九條明確規(guī)定了排除消費者依法解除合同或者請求返還預付款權利的霸王條款依法認定無效。
為避免經營者欺詐營銷和消費者沖動消費等情況,《解釋》賦予了消費者七日無理由退款的權利,第十四條明確規(guī)定了消費者自付款之日起七日內有權請求經營者返還預付款本金,這就為消費者提供了“冷靜期”,以期達到經營者誠信經營和消費者理性消費的效果。同時,為避免消費者濫用這項無理由退款的權利,《解釋》強調了不予無理由退款的例外情形,消費者訂立預付式消費合同時已經從經營者或其他經營者處獲得過相同商品或者服務,也即對其所購商品或服務充分了解,則不符合無理由退款的條件。
《解釋》明確了消費者對預付式消費合同享有合法解除權的情形。第十三條第一款列舉了變更經營場所給消費者接受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明顯不便、未經消費者同意將預付式消費合同義務轉移給第三人、承諾在合同約定期限內提供不限次數服務卻不能正常提供等具體情形。比如經營者遷店,可能會增加消費者到店接受商品或者服務的時間成本;又如轉店,難以保證其他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再比如消費者購買了不限次數消費的計時卡,卻無法預約到享受服務的機會。值得注意的是,第十三條第二款還提出了身體健康等基礎條件發(fā)生重大變化可作為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理由,所謂重大變化則需要達到繼續(xù)履行合同對于消費者明顯不公平的程度,在此情況下,消費者可以與經營者重新協(xié)商,協(xié)商不成的,可以依法請求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對于退款金額如何計算的問題,《解釋》第十五條提出,退款本金需扣減已兌付商品或者服務的價款,應當支付利息,同時可以主張賠償合理損失,也特別強調了經營者支付給員工的提成不屬于其可以主張賠償的合理費用。同時,第十六條、第十八條和第十九條則以退款原因區(qū)分了計息標準以及已兌付商品或者服務的計價方式,如果非因消費者原因退款,按照折扣價、優(yōu)惠價計算已消費部分的價款,且以貸款利率計息,如果因消費者原因退款,則應當按照原價計算,并以存款利率計息,可以看出無論是退款本金還是利息的標準,都傾向于保護遵守合同一方。此外,因消費者原因退款時,如果按照原價計算已消費部分的價款超出了消費者預付款總額,《解釋》第二十條也專門提出了消費者無需再補交超出的部分價款。
對于經營者向消費者贈送商品或者服務的情況,消費者主張退款時,是否需要返還或者折價補償?《解釋》第二十一條明確了認定標準,應當綜合考慮已經贈送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價值、預付式消費合同標的金額、合同履行情況、退款原因等因素,依照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認定。
如果發(fā)生經營者“卷款跑路”的情況,在《解釋》出臺前,司法實踐中一般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責任規(guī)定,對經營者進行懲戒,但相較于預付式消費在融資和贏利方面帶給經營者的巨大利潤,該處罰標準難以發(fā)揮懲戒作用?!督忉尅返诙龡l規(guī)定,經營者收取預付款后終止營業(yè),既不按照約定兌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務又惡意逃避消費者申請退款,將面臨懲罰性賠償責任,甚至刑事責任,更為精準嚴厲地打擊了“卷款跑路”行為。
亮點2 關鍵詞:轉卡難
消費者可依法轉讓預付卡
有時消費者由于自身原因無法繼續(xù)履行預付式消費合同,除退卡退款外,還可能將預付卡轉贈親友或者轉售他人,一些經營者則以“僅限本人使用”“不得轉讓”“轉卡需支付手續(xù)費”為由加以限制?!督忉尅访鞔_規(guī)定了經營者提供的不合理地限制消費者轉讓預付式消費合同債權的條款應屬無效。
如何完成轉卡呢?《解釋》第十一條第一款規(guī)定,消費者轉讓預付式消費合同債權的,自債權轉讓通知到達經營者時對經營者發(fā)生法律效力。債權轉讓對經營者發(fā)生效力后,受讓人請求經營者依據預付式消費合同約定兌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受讓人請求經營者提供預付卡更名、修改密碼等服務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也就是說,消費者轉讓預付卡,只需要通知經營者,轉讓即為生效,此后受讓人即可享受原消費者的權利。
那么,是否可以無限制地轉卡?當然不能。為保障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解釋》第十一條第二款明確禁止濫用轉卡權利的行為,即合同約定經營者在履行期限內向消費者提供不限次數服務,消費者違反誠實信用原則,以債權轉讓的名義讓多名消費者行使本應由一名消費者行使的權利、損害經營者利益,經營者主張債權轉讓行為對其不發(fā)生效力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因此,轉卡應以遵守誠實信用原則為前提,對于濫用轉卡權利的行為應持否定態(tài)度。
亮點3 關鍵詞:舉證難
法院可根據消費者主張認定爭議事實
舉證能力有限通常是消費者維權時的一大難題。部分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法律風險意識不足,證據留存不及時,維權時才發(fā)現輕信口頭承諾或忽視合同條款,主張退款卻口說無憑。
《解釋》第八條規(guī)定,經營者未與消費者就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價款、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和履行方式等內容訂立書面合同或者雖訂立書面合同但對合同內容約定不明,依照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條、第五百一十一條等規(guī)定對合同內容可以作出兩種以上解釋,消費者主張就合同內容作出對其有利的解釋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紤]到經營者作為提供合同一方在預付式消費合同中的優(yōu)勢地位,鼓勵其提供符合行業(yè)規(guī)范的合同文本,主動與消費者簽訂書面合同,對于未簽訂書面合同或是內容約定不明的情況,若存在兩種以上解釋的,則應作出對消費者有利的解釋。
消費者在維權時一般并不持有其主張的已消費情況和預付款余額等證據,無法由其自行舉證。《解釋》第二十五條明確劃分了預付式消費爭議中的舉證責任。經營者控制合同文本或者記錄消費內容、消費次數、消費金額、預付款余額等信息的證據,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交,消費者主張該證據的內容不利于經營者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消費者的主張認定爭議事實。此舉既督促經營者規(guī)范經營,妥善保管經營文件,也鼓勵守法經營,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亮點4 關鍵詞:追責難
“職業(yè)閉店人”誘使消費者充值涉嫌犯罪
預付式消費中,商家“換馬甲”“金蟬脫殼”的套路屢見不鮮。甲公司實際經營,辦卡時卻是乙公司收款,老板跑路時互相推諉,讓消費者陷入維權困境。為解決這種消費者找不到負責人、追責難的問題,《解釋》明確了常見預付式消費交易模式下的責任主體。
對于借名經營的情況,《解釋》第四條規(guī)定,經營者允許他人使用其營業(yè)執(zhí)照,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許他人使用其名義與消費者訂立預付式消費合同,消費者有權請求其承擔責任。因此,在允許他人借用己方營業(yè)執(zhí)照或名義進行經營時,也需要對他人的行為承擔責任,切實打擊“掛靠”“代持”等逃避責任行為。
對于加盟連鎖的情況,《解釋》第五條規(guī)定,在一定情形下,消費者可以向同一品牌商業(yè)特許經營體系內企業(yè)標志或者注冊商標使用權的特許人、被特許人追責。經營者的加盟連鎖店雖未與消費者訂立預付式消費合同,但在其事先同意、事后追認、合同約定其負有履行義務,抑或消費者有理由相信其受合同約束的情況下,消費者可以向其追責。這就明確了加盟連鎖店之間互負責任的具體情形,如果向消費者承諾了可以使用預付卡的店鋪范圍,那么消費者當然有權主張上述店鋪均可作為責任主體。
對于租用場地的情況,《解釋》第六條規(guī)定了商場作為場地出租者,負有審核租賃者經營資質的義務。此前,部分消費者基于對電子商務平臺的信任而選擇線上預付式消費項目,發(fā)生爭議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主張平臺對平臺內經營者的審核義務以及連帶責任。如今,《解釋》對于商場房東的責任規(guī)定與平臺經營者責任規(guī)定殊途同歸,旨在防范無資質經營者利用商場或者平臺等外觀取得消費者信任后逃避債務,導致消費者無處追責。
對于閉店清算的情況,一些經營者在經營不善后以裝修、搬遷、轉讓、停業(yè)等理由擅自終止服務,而未依法完成清算程序?!督忉尅返谄邨l明確,經營者負有及時依法清算的義務,否則清算義務人應當依法承擔責任。惡意轉移資產逃避債務的,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
值得強調的是,經營者卷款跑路的背后往往隱藏著“職業(yè)閉店人”的身影,這一群體專門為經營不善的預付式經營者策劃實施卷款跑路方案,通過虛假變更法定代表人、轉移資產等手段逃避債務,甚至在閉店前組織促銷吸引預付費用,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擾亂正常市場秩序,沖擊社會信用體系。對于“職業(yè)閉店人”與經營者惡意串通,幫助其逃避債務的情形,消費者可依據《解釋》第七條向幫助經營者逃避債務的“職業(yè)閉店人”“背債人”主張權利。“職業(yè)閉店人”以欺詐為目的誘使消費者充值涉嫌犯罪的,《解釋》第二十三條第二款亦明確規(guī)定了人民法院應當將犯罪線索移送公安機關?!督忉尅穼?ldquo;職業(yè)閉店人”的上述行為給予法律上的否定性評價,有利于提振消費信心,規(guī)范經營行為,震懾犯罪分子,凈化市場環(huán)境。
預付式消費是當前最流行的營銷模式之一,從經營者的角度看,不僅可以固定客戶以在可預見的時間內獲得持續(xù)穩(wěn)定的利潤,更能夠有效地融資兌現以保證資金流的充裕;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一次性支出資金從而享受到更低折扣、更大優(yōu)惠,也能夠為此后的消費帶來諸多便利?!督忉尅返某雠_,為精準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保障經營者獲得正當利益與可持續(xù)發(fā)展,規(guī)范預付式消費市場環(huán)境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