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邊我具體談一談我們北京街道辦工作的熱點解析。
第一,拆遷問題
我們現(xiàn)在各個城市,無論是北京還是二三線城市都面臨著一個拆遷,這里邊有的是我們城市現(xiàn)代化建設用地的調整面臨拆遷,比如說我們道路的拓寬和交通體系的建設,包括我們很多現(xiàn)代化的基礎設施建設,你要騰地,你沒地不行。所以面臨空間優(yōu)化布局的問題,所以拆遷騰地這是一個必要的前提。第二,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我們的房子原來就是質量普遍低,所以我們危舊房改造量是比較大的。今天我看咱們克強同志政府工作報告里專門講危舊房棚戶區(qū)的改造問題。那么舊城、舊區(qū)的改造、危舊房的改造、棚戶區(qū)的改造、城中村的改造,所謂城中村的改造就是我們城市發(fā)展非???,原來的近郊區(qū),周邊的土地變成城市用地了,就把這塊硬骨頭,居民村的居民點這個自然村留下來了,這種情況應該說是過去我們在快速城市化推進的過程中,我們沒有支付相應的城中村改造、升級的成本,我們城市化成本下降了,降低了。這個賬早晚要還,現(xiàn)在是到了還的時候了。那么這里面又涉及一個我們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問題,居民居住條件的改善問題,以及我們的公共安全問題。當然城中村有它的歷史使命,過去我寫文章一直講這個事。它首先是我們城中村原來把它周邊地占了,也就成了失地農(nóng)民,這樣城中村蓋房就成了城中村居民的錢袋子,就蓋了我們的小產(chǎn)權房,同時城中村的這種房子又成了我們農(nóng)民工的居住的天堂,為我們城市農(nóng)民工那種低水平的工資提供了一個前提條件,否則的話農(nóng)民工你沒房子住,住不起房子你工廠也開不了工。因為有這個小產(chǎn)權房供給,所以我們城市的農(nóng)民工的低工資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所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是一個非常緊密的一個鏈,或者叫一個循環(huán)的,還不僅僅是一個鏈條,誰都跟誰之間都有相互關系。
那么現(xiàn)在我們要進行這方面的改造,那么肯定要面臨著很多問題,面臨的什么問題呢?就是各種的社會矛盾和沖突引發(fā)的群體事件,街道辦是處于第一線,反正得讓你們沖,來配合這個事。那么這樣的話,就使我們工作面臨一個既是難點又是熱點的問題,怎么看待這個事?我個人覺得,拆遷、占地、改造所引發(fā)的社會沖突和矛盾,根本原因或者最深層的原因就是對拆遷收益的分割,實質上對這種土地收益蛋糕公平合理的分享問題。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回事?大家跟咱們政府、跟拆遷釘子戶作對,為了什么?補償不到位,錢少。覺得個人不合算,咱媒體就說城市的英雄,他們保護個人的財產(chǎn)權,然后推波助瀾,有的人自焚了,成為一種事件。地方政府官員相當一部分人就受了處分,或者是犯錯誤,操作不好、不善。當然北京市有些地方就是操作不錯,他們跟我說拆遷非常順利,大家都能夠和諧,都能夠接受。那么實際上這是一個合作共贏、公平分享的問題。那么如果拆遷成功了,拆遷的關鍵是在什么地方呢?關鍵是在政府正確地調解相關利益方的利益分割。相關的利益方包括我們的征地拆遷戶、開發(fā)商、市民和政府,為什么我把市民和政府拉進來,它不僅僅是開發(fā)商和被拆遷戶的關系,現(xiàn)在我說的是這樣,人家拆遷戶釘子戶怎么說,占我這個地開發(fā)商賺了那么多錢,憑什么給我這么點?這是他的理論依據(jù)。我把這四方結合起來說,如果開發(fā)商沒有相應的收益他不會進行開發(fā),你的開發(fā)就做不成了。政府如果不通過開發(fā)取得我們政府相應的收益,就所謂的土地財政,現(xiàn)在媒體一直圍剿這個事,我寫文章說,說土地財政是一個中性的概念,是如何用好的問題、完善的問題,而不是把它取締的問題,也沒有相應的好法能夠取代。你說我10年以后有法,那10年以后咱們再修訂,你現(xiàn)在沒有好法,現(xiàn)在咱們想著用房地產(chǎn)稅來取代它,房地產(chǎn)稅什么時候出臺?有些人喊了多少年了,那我寫文章我說,我說你一廂情愿,至少近期沒有條件,那沒有條件咱不能等,現(xiàn)在咱們搞試點、搞研究。那你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日子還得過,城市化進程還要搞。所以土地財政本身來說是一個如何改進、完善的問題,但是土地財政它不等于土地腐敗,這是兩回事,土地腐敗你干嘛把它混一塊來講。為什么把市民,因為最終是誰用這塊地誰來買單,你買房子的人負責買賣,租廠房的人來買單。那么市民又面臨一個高房價的壓力,那么廠商又面臨著一個高租價的壓力,對不對?所以這里面你說誰是誰非?我覺得都有道理,都是理性人,都有自己的訴求。但是如果這個事干不成,大家都是輸家,沒有贏家。你說我把這個事攪黃了,攪個三年五年讓你干不成,對社會有好處嗎?所以我一直主張,政府關鍵要做好你這個規(guī)則制定的角色,拆遷規(guī)則、拆遷程序、拆遷細節(jié),怎么組織宣傳,同時還要監(jiān)督執(zhí)行,同時你政府本身還是一個利益分享者,有人說是政府不能又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中國這種特殊的階段,你沒有中國政府的這種裁判,運動員這種職責恐怕也難,但是我們未來的改革方向是減少政府,或者是政府你不能老當運動員。但是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政府主導的這個角色恐怕是永遠不會變,如果你變了,我們城市化建設矛盾的調節(jié)和緩和恐怕就無解了。
那么現(xiàn)在我們有一些口號恐怕不妥??峙抡f我們的土地收益向拆遷戶利益傾斜,這個提法就不妥,實際上它產(chǎn)生很強的誤導,因為有的拆遷戶可能是利益受損了,有些拆遷戶是一夜暴富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的區(qū)位、不同的補償政策要進行不同的分析。這種一夜暴富,它會產(chǎn)生一種什么效果呢?它增加了整個社會的成本,城市運行的成本、建設成本,同時它的效益是純負的。為什么?一個巨大的財富突然降臨到一個家庭的時候,它會產(chǎn)生一系列的不可預見的負效應,整個社會心理心態(tài)都發(fā)生變化了,這錢怎么花?家庭關系、親情關系都發(fā)生了裂變。你看看北京市經(jīng)常搞法治節(jié)目,你看打的官司是什么?大部分都是為了房產(chǎn),房產(chǎn)為什么?拆遷補償值錢了。原來的親情不在了,父子成仇、兄弟反目、夫妻離婚這類事,實際上它反映了我們很多社會政策在設計上本身就有缺陷。再進一步說,作為剛才我講土地這個財政問題,我為什么一直說它是一個中性問題,它是社會再分配的一個重要的工具,城市土地是歸國有的,城市土地升值跟你住房的人有什么關系?沒關系。它不是馬克思講的級差地租一和級差地租二,你資本家和地主相分。城市的土地升值值錢,是社會投資的結果,是社會投資的積淀。你比如說我們一個地鐵修通了,為什么地鐵站、地鐵沿線的房地價馬上就升了?那不是一個社會資本的一種轉化嗎?所以城市土地級差收益歸社會,既合理又合法。那么北京去年可能又賣了1千多億土地出讓權,我說你還得拆遷,你別老說你那個毛收入,你讓別人聽了心理不舒服。實際上它有一個巨大的一個安置成本問題。所以這里面,從邏輯,從理論上講,我們很多媒體不愿意講這個,或者不愿意去把真相、真理來告訴給群眾,只強調那個房子是你的,那個小破房子幾十年了,磚頭壘起來的,像我親戚家等了幾十年了,誰都不上那去住,就等著拆遷,但是就是為了那個拆遷,兄弟姐妹之間都互相不說話,包括下一代。所以這種情況我們怎么去理解,我個人覺得我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政策的導向和輿論導向。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