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茲南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科倫4月28日。如果我們間或談談關于我們的霍亨索倫王朝的“顯赫和強大”以及關于這一高貴寶座的主要支柱——遍布全國各省的勃蘭登堡騎士臭蟲集團同時驚人繁榮的問題,我們的讀者會感激我們的。
我們今天來繼續(xù)進行這一富有教益的考察,談談我們狹義的祖國[注:即普魯士,以區(qū)別于德意志。——編者注]的波蘭部分。早在去年夏天,由于那用榴霰彈和硝酸銀[314]對波蘭進行的臭名昭彰的“綏靖”和“改組”,我們就已經揭穿了德意志猶太人散布的關于在城市中“德國居民占優(yōu)勢”、在鄉(xiāng)村地區(qū)“德國人占有大量土地”及普魯士國王對提高公共福利有功等等謊言。“新萊茵報”的讀者該記得,我們根據(jù)官方的數(shù)字材料及格?茲諾和波茲南大主教給資產階級“過渡”大臣康普豪森的通知查明,在這個地區(qū)劃入普魯士分界線的各部分,德國人不是占一半,而是勉強占居民的六分之一[315]。同時,隨著反革命進程使重新瓜分和縮小波茲南的波蘭部分成為可能,普魯士政府的騙人統(tǒng)計學家便愈來愈擴大這個虛報的德國居民的數(shù)目。當時我們查明,德國的民族蠢才和法蘭克福議會泥坑里的投機分子在做這項統(tǒng)計時還把波蘭的猶太人也列為德國人,雖然這個最令人討厭的種族除了他們的熏心利欲之外,無論按他們的鄙俗俚語,或是按他們的出身,都不可能同法蘭克福具有血緣關系。我們查明,縱使有少數(shù)德國小土地占有者居住在波茲南的個別行政區(qū),那也只是由于普魯士背信棄義地利用波蘭貧困的結果,因為根據(jù)1833年的敕令,只有普魯士頑固的容克地主才能收買一切拍賣的莊園,為此政府還特為容克地主發(fā)放了貸款。最后,如我們所查明的,霍亨索倫王朝慈父般的恩德和功績在于他們在三月革命后由于怯懦而許下了進行“民族改組”的甜蜜諾言,可是后來,隨著反革命勢力的壯大,王朝卻以五次愈來愈廣泛的瓜分把套在這個國家脖子上的絞索拉得愈來愈緊,后來更以“綏靖”、繳械作為進行“改組”的條件,最后當這些條件都已實現(xiàn),又派出“我的英勇軍隊”去進攻手無寸鐵的易于輕信的邊境地區(qū),以便和猶太人結成聯(lián)盟去搶劫教堂,焚燒村莊,在公共場所用探條打死波蘭人或用硝酸銀打上烙印,而在報復了對“三月諾言”的信仰以后,在這遍布死尸的土地上頌揚上帝和基督教德意志陛下。
在波茲南進行普魯士“改組”的恩德就是如此?,F(xiàn)在我們來談談普魯士占有大量土地,地產和莊園的來源。它們的歷史在不小程度上是對霍亨索倫王朝的“顯赫和強大”及它所寵愛的流浪騎士階層的英勇行為的一個很好的補充說明。
1793年三個戴皇冠的小偷,像三個綠林大盜瓜分赤手空拳的行人的財物那樣,瓜分了他們的贓物——波蘭。按照1815年霍亨索倫王朝根據(jù)世襲君主權利統(tǒng)治了萊茵省的方式,即按照販賣人口和人的靈魂的方式,霍亨索倫王朝當時也成了波茲南和南普魯士的世襲君主。將來當這種販賣人和人的靈魂的權利一被消滅,波蘭人就會像萊茵省居民一樣用紅筆把世襲大公霍亨索倫統(tǒng)治他們的權利一筆勾銷。
普魯士霍亨索倫王朝對搶劫來的波蘭的慈父般的關懷,首先表現(xiàn)在沒收波蘭王室和教會的領地上。一般說來,我們絲毫也不反對這種沒收,而且我們還希望很快也會輪到沒收其他王室的領地。我們只想問一問,這些被沒收了的領地用來為誰的利益服務?是為了慈父般的勃蘭登堡政府在1848年“綏靖”和“改組”期間如此仁慈地關懷過的國家的“公共福利”嗎?是為了用血汗創(chuàng)造了這些領地的人民嗎?讓我們看一看吧。
當時的大臣霍伊姆統(tǒng)治了西里西亞省二十年,他獨自為政,完全不受任何監(jiān)督,并利用這一權力進行最可惡的容克地主式的敲詐和勒索,而為了獎勵他給上帝、國王和祖國所建樹的功勛,南普魯士也委托給他管轄。霍伊姆向他的主子和國君提議,為了王朝“顯赫和強大”的利益,為了造成忠誠于王朝的顯赫而強大的容克地主,要把盡可能多的教會土地、官地和沒收來的莊園分賜給所謂“有功的人們”。結果也就是這樣做了。流浪騎士,王妃的寵臣,大臣們的親信,他們想要籠絡住的同謀們,大多數(shù)都獲得了搶劫來的邊區(qū)的大片富饒領地作為賞賜,這樣,在波蘭人中間就到處都是“德國的利益”和“主要是德國土地”了。
為了謹慎,以免激起國王的貪心,霍伊姆對國王只以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價錢估價這些莊園,而且往往還低于它們的實際價值;雷伊姆害怕——而這也確實不是沒有根據(jù)的,——如果國王知道這些莊園的真實價值,那他首先考慮的便不是別的,而是他自己“慈父般的”腰包了。在“綏靖”以后,從1794年至1798年霍伊姆統(tǒng)治的四年中,在波茲南行政區(qū)有二十二批,在卡利希行政區(qū)(原彼得庫夫行政區(qū))有十九批,在華沙行政區(qū)有一批,大大小小總共是五十二批莊園這樣被分賜掉,它們所包括的領地不少于二百四十一個。對國王說這些領地的價值是三百五十萬塔勒,而實際上它們的價值超過兩千萬塔勒。
當波蘭人在即將來臨的革命中要奪回根據(jù)奴隸買賣權從他們那里偷去的這兩千萬塔勒,這波蘭的億萬財富的時候,他們會想起這點的!
僅僅在卡利希行政區(qū),被分送掉的莊園便占全部王室和教會領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而這些莊園的收入甚至按1799年低得可憐的奉送的價格估計,每年也有二十四萬七千塔勒之多。
波茲南行政區(qū)分布有廣大森林的奧文斯克領地被送給了服飾雜貨商特雷斯科夫。同時與其毗鄰的連一棵小樹苗都沒有的古老領地施里姆卻宣布為國家的地產,不得不由國家出錢到特雷斯科夫領地上去購買樹木。
最后,在其他各行政區(qū),饋贈文書明確規(guī)定免收這些領地的普通賦稅,而且是“永遠”免收,因此無論哪一個普魯士國王都無權對它們課以新稅。
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一看,這些偷來的莊園是用什么方式贈送并且是贈送給什么樣的“有功的人們”的??墒?,由于這些頑固的容克地主的功勞浩大,為了敘述連貫起見,我們不得不另寫一篇專文來談這個問題[注:“新萊茵報”上沒有本文的續(xù)篇。——編者注]。
弗·恩格斯寫于1849年4月28日
載于1849年4月29日“新萊茵報”第285號增刊
原文是德文
俄文譯自“新萊茵報”
注釋:
[314]關于硝酸銀見注151。——第536頁。
[315]見“法蘭克福關于波蘭問題的辯論”這一組文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5卷第371—414頁)。——第536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