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捐稅!!!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科倫11月16日。今天除了“普魯士國家通報”、“福斯報”[43]和“新普魯士報”以外,柏林的其他報紙都沒有收到。
市民自衛(wèi)團在“樞密官區(qū)”[44]被解除了武裝,但只是在這一個區(qū)。這里指的是10月31日陰險地槍殺機器制造工人的那一個營[45]。解除這個營的武裝是有利于人民事業(yè)的。
國民議會又被用武力趕出科恩市政廳[46]。在這以后,議員們都轉(zhuǎn)移到了米連茨旅館,在那里,他們終于以二百二十六票一致通過一項關(guān)于拒絕納稅的決議:
“在國民議會不能自由地在柏林繼續(xù)開會以前,勃蘭登堡內(nèi)閣無權(quán)動用國家資金和征稅。
本決議自11月17日起生效。
國民議會,11月15日”
因此,從今天起捐稅就廢除了!!!納稅是叛國行為,拒絕納稅是公民的首要職責!
卡·馬克思寫于1848年11月16日
載于1848年11月17日“新萊茵報”第145號特別附刊
原文是德文
俄文譯自“新萊茵報”
俄譯文第一次發(fā)表
注釋:
[43]“普魯士國家通報”(《Preußischer Staats-Anzeiger》)是1819年創(chuàng)刊于柏林的一家報紙。自1819年至1848年4月是普魯士政府的半官方機關(guān)報。自1848年5月至1851年7月,該報成為普魯士政府的官方機關(guān)報,名稱照舊。
“福斯報”(《Vossische Zeitung》)——這是人們根據(jù)報紙老板的名字對該報的稱呼,原名是“柏林政治和學術(shù)問題王國特權(quán)報”(《Kö-niglich privilegirte Berlinische Zeitung von Staats-und ge-lehrten Sachen》)。該報從1785年起以這個名稱在柏林出版。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該報遵循的是溫和自由主義的辦報方針。——第36頁。
[44]所謂“樞密官區(qū)”是柏林西南部的一個街區(qū),普魯士官員大多居住于此。——第36頁。
[45]1848年10月31日,柏林獲悉奧地利反革命在維也納瘋狂鎮(zhèn)壓起義的消息后,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群眾示威游行。示威游行以手無寸鐵的機械制造工人遭到市民自衛(wèi)團第八營的挑釁性襲擊而告終。普魯士反動派利用這次挑釁事件撤換了普富爾內(nèi)閣,代之以公開反對革命的勃蘭登堡內(nèi)閣。——第36頁。
[46]市政廳位于柏林的中心區(qū)。十九世紀中葉這個區(qū)還保留著科恩(Kölln)或阿特科恩(Altkölln)的古稱。1848年11月14日普魯士國民議會在此舉行。——第36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