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普豪森內閣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科倫6月3日。大家知道,在1789年法國國民議會之前有過一個名士會議,這個會議象普魯士的聯(lián)合議會一樣,是根據(jù)等級原則成立起來的。奈克爾大臣在召集國民議會的指令中援引了名士們要求召集三級會議的愿望。這樣看來,奈克爾大臣比康普豪森大臣有很大的優(yōu)點。他不是等待巴士底獄遭到?jīng)_擊和專制王朝顛復之后再來學究式地把舊的和新的聯(lián)系在一起,再來勉為其難地幻想法國似乎是在舊國家制度的合法手段幫助下建立了新的制憲議會的。奈克爾還有另外一些優(yōu)點。他是法國的大臣,而不是洛林和亞爾薩斯的大臣,而康普豪森雖然是普魯士的大臣,卻不是德國的大臣。盡管有這些優(yōu)點,奈克爾大臣也并沒有把革命運動納入平靜的改良軌道。嚴重的疾病是不能用玫瑰油來醫(yī)治的。康普豪森先生要想用目的在于確定他的內閣和普魯士王朝舊制度之間的直接聯(lián)系的虛假理論來改變運動的性質,是更難辦到的。用任何陰謀詭計也絕不能把三月革命和德國革命運動變成一系列饒有趣味的插曲。路易-菲力浦是否因為他是個波旁而被選為法國人的國王?或者他雖然是個波旁,可是仍然被選為國王?在七月革命后不久圍繞著這個問題進行的熱烈爭論是所有的人都不能忘記的。這個問題本身證明了什么呢?證明了革命已經(jīng)發(fā)生問題,證明了革命的利益并不是掌握政權的階級及其政治代表的利益。
康普豪森先生的聲明也具有同樣的意義。他聲明說:他的內閣不是由于三月革命而產(chǎn)生的,而是在三月革命之后產(chǎn)生的。
卡·馬克思寫于1848年6月3日
載于1848年6月4日“新萊茵報”第4號
原文是德文
俄文譯自“新萊茵報”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