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新媒體的方式最終會打造出什么東西呢?以往傳統(tǒng)媒體多數情況下只是報道一個新聞,但是現在谷歌可以讓它成為一個立體的專題。谷歌的所有資源可以調動起來支持一個報道,從新聞、背景、影響到評論以及網民的信息。谷歌有認知系統(tǒng),假如我在兩小時之前看過的新聞,現在又想看了,再去點的時候我看過的內容就會自動形成概要,然后提供其他新的信息,所以它是一個智能化的信息報道。
新媒體的使用非??焖伲教幎加兴鼈兊暮圹E。那么現在最時尚的是Foursquare(走四方),就是切客。就像我們去旅館要check in(入?。┮粯?,切客就是拿著電腦、手機,每到一個地方就要切客一下,網絡就會推送這個定點的新聞。比如,我到了北太平莊,我只要注冊Foursquare或是中國的街旁網,網站就給我推送所有我可能感興趣的信息。因為按照個人平常使用網絡的經驗,它會知道你感興趣的是什么,附近有什么書店、電影院、飯館,還有你的朋友是不是在你附近,這就叫定點式新聞。很多年輕人會通過這個方式結交朋友,這就是定位網,是社交媒體里的一個定位媒體,這些人就叫做切客。所以人際關系也在改變,人們之間有新的交流方式。
Web2.0時代傳播方式的另外一個特質就是個性化。實際上各個媒體都在做個性化。2001年我住在美國明尼蘇達州,那是一個比較偏中北部的州,我在那里訂閱了華盛頓郵報的電子版,輸入了相關的信息,它就為我生成了屬于我的網頁。按照它的判斷,我是一個做父母的人,因此會給我推送附近幼兒園、小學、中學的信息。根據我的職業(yè),它判斷我會重視博物館等文化類設施,就告訴我第幾條街道有一個博物館,在幾條街道之外有一個小型電影院,還有哪條街道上有一個大型電影院。在我生日那一天,一打開網頁,屏幕上就出現了一個生日蛋糕,這就叫個性化。在2001年,個性化服務就可以做到仿佛認識你這個人的程度,這就是Web2.0的特質。這種特質已經被用到很多方面,比如微博就是這樣。微博可以分析什么人在關注你,他們的年齡、性別、地區(qū)分布,由此就可以判斷你的信息對誰重要。
現在的情況是各種媒體都在Web2.0化,包括美聯社以及那些最嚴肅的精英類媒體,如紐約時報、BBC。所謂2.0化就是打造你的個性化的信息,還可以讓你去分享,包括你的評論都可以往上推,同時可以讓你跟其他的網民之間產生互動。那么,社交媒體就是充分使用了2.0,所以我們要重視社交性媒體的使用。社交性媒體另外一個說法叫社會性媒體(Social Network)。在媒體界,《紐約時報》是媒體界最著名的一個嚴肅類報紙,它在一百多年前提出來的口號是:“我們刊登所有適合印刷的新聞”,但到了21世紀的某一天我發(fā)現它的口號改為:我們刊登所有適合博客的新聞、所有適合數字化的新聞、所有適合點擊的新聞。現在它又有個新的口號叫做:我們刊登所有適合刊登的符碼,這就不光是新聞、信息了,一個字、一個符號或者是一個笑臉都是一個信息。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