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學術講政治是新時代對黨校(行政學院)教師在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上的新要求,是衡量黨校(行政學院)教師內功的一項硬指標、硬實力。黨校(行政學院)教師堅持用學術講政治,必須要有真學問、大學問,具備深厚的學術功底。沒有深厚的學術功底作基礎,就難以達到用學術講政治的預期效果,也難以肩負起干部教育培訓的職責和使命。學術功底和學術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都是在不斷地學思踐悟中慢慢積累起來的。那么,黨校(行政學院)教師如何打牢用學術講政治的“書底子”呢?
夯實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為用學術講政治提供豐厚的理論根基和扎實的學理支撐。用學術講政治,既要懂政治,也要懂學術,必須要有過硬的政治理論基礎,善于構建分析框架,注重建立學理支撐。沒有學術根基、理論支撐的所謂用學術講政治是膚淺的,是缺乏解釋力和說服力的。當今世界,各種政治理論紛繁浩雜,黨校(行政學院)作為培訓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的主渠道和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陣地,作為黨和國家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重要智庫,必須始終唱響姓“馬”姓“共”主旋律。水流千里也有源,樹高千丈總有根。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理論之源,也是黨校(行政學院)講好黨的政治課的理論之源。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源和基礎,研讀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領悟馬克思主義原理是黨校(行政學院)教師的看家本領,更是用學術講政治的根本前提。只有多讀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才能積累深厚的學術功底,練就用學術講政治的過硬本領。黨校(行政學院)教師要舍得花時間、下功夫,精心研讀《共產(chǎn)黨宣言》《資本論》等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學習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自覺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分析問題,善于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中尋找理論根源,善于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構建學術框架,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中蘊含的規(guī)律講清楚、講透徹,在用學術講政治中展示理論的力量、思想的力量、真理的力量。
學懂弄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賦予用學術講政治鮮明的政治性時代性。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用學術講政治,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來闡釋重大問題,善于用學術闡述黨的理論和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新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的思想旗幟。提升用學術講政治的水平,要學懂弄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掌握貫穿這一思想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不斷從中汲取科學智慧和理論力量,把握時代特征,解讀時代發(fā)展,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讓學員感受到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的強大真理力量和磅礴實踐偉力。黨校(行政學院)教師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擺在最突出的位置,全面系統(tǒng)學,及時跟進學,深入思考學,聯(lián)系實際學,從歷史和現(xiàn)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lián)、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寬廣視角,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邃理論源泉、深厚文化底蘊、豐富實踐基礎、強大真理和人格力量。要長期堅持、持續(xù)發(fā)力,精耕細作、不斷深化,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用學術講好新時代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成果。
學習積累廣博的專業(yè)知識,使用學術講政治具有寬廣視野和豐富內涵。用學術講政治,不是簡單機械地講政治,既要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運用合適的學術方法,還要有廣博的專業(yè)知識,使所講的課程、所做的研究內容充實、內涵豐富、視野寬廣、具有說服力?!?018—2022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guī)劃》提出,要加強專業(yè)化能力培訓,引導和幫助干部豐富專業(yè)知識、提升專業(yè)能力、錘煉專業(yè)作風、培育專業(yè)精神,不斷提高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的能力,這就要求黨校(行政學院)教師要具有經(jīng)典修養(yǎng)、跨學科視野、豐富的知識儲備。
否則,就會講得干巴巴苦澀無味,也不會有很強的吸引力、感染力,用學術講政治就難上大臺階。因此,學習積累廣博的專業(yè)知識,既是開展干部專業(yè)知識培訓的需要,也是提升用學術講政治的需要。必須廣泛涉獵各學科的經(jīng)典,學習本專業(yè)的前沿研究成果。廣泛學習各方面基礎性知識,學習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人工智能、區(qū)塊鏈等新知識,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授課中,使用學術講政治內涵豐富、論據(jù)充實、論證有力,充滿理論和知識的味道,讓學員聽起來更加解渴。
牢固樹立科研強學術強的理念,使用學術講政治具有深厚底蘊和充足底氣。科研是教學的基礎,也是教學的源泉,課堂講授的透徹離不開理論研究的深刻。事實上,教學和科研是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推進用學術講政治不只是一個教學改革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科研創(chuàng)新問題,黨校(行政學院)教師必須重視科研工作,潛心于科研工作,必須以科研做支撐,具備良好的科研能力,善于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成果,使用學術講政治有底蘊有底氣,有穿透力、震撼力、說服力。要圍繞黨校(行政學院)的主責主業(yè)主課,根據(jù)教學需求設立科研課題,把科研成果進課堂作為重要標準,更好地把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精品課程,真正實現(xiàn)“教學出題目,科研做文章,成果進課堂”。要樹立自己的學術追求,選準選好擅長的研究方向,長期聚焦于一個或幾個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命題,心無旁騖,篤力前行,專注做研究、做學問,不斷推出有思想高度、理論深度、視野寬度的研究成果,使自己在講臺上站得穩(wěn)、科研上立得住、決策咨詢上叫得響。要通過舉辦理論研討會、讀書會、論壇、集體備課會、開展調查研究等多種途徑,強化教師的教學科研實踐,夯實學術根基,提升教學能力,切實增強用學術講政治的本領。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用學術講政治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用學術講政治,既要有基礎理論的積累,又要有實踐的深入了解,講明講透政治理論的本質精髓,同時高度觀照現(xiàn)實問題,積極回應學員關切,從中找到或提供解決問題的金鑰匙。領導干部來黨校(行政學院)學習,帶來很多思想、工作方面的困惑和疑問,希望通過培訓和學習能夠得到有效解決問題的理論、思路和方法論指導。這就要求黨校(行政學院)教學必須堅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注重回答普遍關注的問題,注重解開學員思想上的疙瘩,對學員提出的問題和學員的關切,從歷史和現(xiàn)實、理論和實踐上講清楚講明白。但黨校(行政學院)的許多教師從學校門進黨校門,缺乏基層歷練和實踐鍛煉,習慣于坐在辦公室里搞研究,到基層實地調研相對較少,講理論頭頭是道,講實踐所知不多,存在理論與實際脫節(jié)問題,用學術講政治缺乏生動的實踐素材,經(jīng)常使學員感到不接地氣、不好理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黨校(行政學院)教師要把調查研究作為學術研究的基本功,主動走出去、沉下去,走向社會生活,堅持向實踐學習、向基層學習、向群眾學習,廣泛收集基層實踐中涌現(xiàn)出的典型案例、實踐經(jīng)驗、創(chuàng)新舉措,認真研讀《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中攻堅克難案例》,運用到用學術講政治的教學中,使學術不再單調,理論有實踐印證。要充分發(fā)掘學員的“富礦”,參加學員大講堂、學員從政交流、學員課題研究等教學活動,主動接近學員,加強溝通交流,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準確抓住實踐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將深奧的理論與鮮活的實踐融會貫通,使教師與學員產(chǎn)生共鳴,贏得學員的普遍認可。
〔作者系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黨委黨校(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院)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