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讓學生的疑惑成為教學的重點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不強的原因
針對性不強,實際上是沒有處理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與“學”的矛盾。“教”與“學”之間的矛盾,在任何一個課程教學中都存在,但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首先,“教什么、學什么”,這是教學內容上的“教”與“學”的矛盾。在一些課堂上老師講得費勁、學生聽得沒勁,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大多數(shù)是因為教師講的內容學生不感興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更傾向于講自己熟悉的、擅長的東西,對自己不熟悉的內容往往會不自覺地一帶而過。這種情況導致教師愿意講的和學生希望聽的不一致。要解決這個矛盾,教師就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需要,力爭使自己的教學和學生的需要結合得更好。
其次,“怎么教、怎么學”,這是在教學方式方法上的“教”與“學”的矛盾。有一些教師在課堂上采用“注入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也有所啟發(fā),也可以講得很生動,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發(fā)揮出來,實際上處于一種“被學習”的狀態(tài),這種教學方式同樣不利于教師主體性、主導性的發(fā)揮,教師實際上是處于“被教學”的狀態(tài)。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由“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模式轉向“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講授與提問討論相結合,教師與學生雙向交流”的啟發(fā)式教學模式。
(二)如何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
如何切實有效地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我們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一是要正確處理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的關系,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現(xiàn)著黨和國家的意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不能“我的地盤我做主”。因此,與其他課程比起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更強調落實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統(tǒng)一要求。近些年,通過各級各部門的敦促、檢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統(tǒng)一性要求得到了強化和落實,課堂教學更加規(guī)范了,這些都夯實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發(fā)展的基礎。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各地各校情況不一樣,教師學生也不盡相同。實踐證明,“千校一面,萬人一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狀態(tài)很難達到實效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要激發(fā)各地各校以及每位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性,在吃透教材和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要將統(tǒng)一的教材變成個性化、差異化的教案,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
最近幾年,清華大學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特點,開展因材施教,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大學里,專業(yè)是學生的重要身份標識,針對不同專業(yè)學生的學習特點,有的放矢,這樣的思政課教學往往會受到學生的歡迎。比如,教師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這門課程教學中:面對機械系學生時,就結合近現(xiàn)代中國工業(yè)史;面對水利系學生時,就結合中國近代水利史;面對新聞系學生時,就結合中國近現(xiàn)代新聞媒體發(fā)展史。這樣的課堂教學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近些年來,清華大學《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的老師針對美術學院的專業(yè)學生特點,實施因材施教,每年教師組織美術學院兩百多名本科生結合中國近現(xiàn)代綱要課程的學習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兩百多名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到圖書館查閱資料,認真研讀、思考,共創(chuàng)作出兩百余件雕塑、繪畫、書法、剪紙、陶瓷、多媒體設計等藝術作品。一幅幅作品,從不同的視角用藝術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達出當代大學生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這種結合學生專業(yè)學習特點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是要正確處理灌輸性和啟發(fā)性的關系,實施研究型教學,以問題為導向。青少年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可能自發(fā)生成,需要有意識地從外部進行教育和引導。因此,教師的理論灌輸、理論傳授是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無法替代的。但理論灌輸不能“滿堂灌”,“滿堂灌”在某種意義上容易變成一種硬灌輸、強灌輸,這種灌輸方式對學生接受理論有一定幫助,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沒有發(fā)揮出來,因此也就很難將理論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將硬灌輸、強灌輸變成軟灌輸,也就是要注重啟發(fā)性教育,在平等溝通、民主討論、互動交流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在不斷啟發(fā)中讓學生水到渠成得出結論。因此,在教學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善于將學與問、學與研有機結合起來,更多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專題式教學,采用講授與討論相結合的研究型教學理念。清華大學近些年在一些課堂上開展的研究型教學,以重大的關鍵性的核心問題作為這堂課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將整個課堂教學串聯(lián)起來。課堂教學圍繞著重大的關鍵核心問題展開,老師和學生在一種平等的氣氛中,就這些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從而共同得出科學結論。這種教學方式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調動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既解放和發(fā)展了教師教的能力,也解放和發(fā)展了學生學的能力。只有這兩種能力都充分發(fā)展起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課堂效果才會越來越好。
以上,我從四個方面就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談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我們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時,一定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將講話的精神落地落實落細落小,要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到每一堂課的教學中,落實到每一位教師那里,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在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有更大的作為,要把思政課真正上成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課程,使思政課的“金課”、標桿課越來越多,使學生的獲得感越來越強,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生價值得到更大程度的實現(xiàn)。
(根據(jù)宣講家網(wǎng)報告整理編輯,未經(jīng)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據(jù)宣講家網(wǎng)站報告錄音整理
責任編輯:于慧)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