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秦國攻打韓國,韓國派韓非出使秦國。按照司馬遷的觀點,韓國此舉應該是想利用秦王嬴政對韓非的好感,來促成一次外交活動,以解除秦國大兵壓境的壓力。結果韓非到了秦國之后,很快就陷入現(xiàn)實的政治斗爭,被秦王關起來了。是什么事情呢?韓非到秦國一段時間后,燕、趙、楚、魏四國要聯(lián)合起來攻打秦國,秦王嬴政派臣子姚賈帶著很多的寶貝到四國去活動。姚賈買通了各國政要,讓幾國的聯(lián)軍自動撤回,放棄聯(lián)合進攻秦國的計劃。但韓非卻對此事提出了鄭重的批評,他認為這是拿著國家重寶,縱容大臣里通外國。就說是他們拿著國家的錢,去發(fā)展自己的勢力。按理說,這個觀點跟韓非歷來的主張是一致的。可是他這么一說,勢必要把姚賈等人逼到絕處。如果他的觀點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認可,姚賈還能活嗎?所以,姚賈和李斯就聯(lián)合起來了。其實,這在秦國是一貫的做法,打仗如果通過外交能解決,一定想盡辦法用外交解決,這樣損失更小。
經(jīng)過激烈爭辯,秦王嬴政下令把韓非關起來了。韓非本來是滿腔熱情,且他批評此事并不一定是針對姚賈,而是他一貫的觀點,認為國家最大的危害就是大臣里通外國,用國家的資源去發(fā)展自己的關系??墒遣环謺r機、地點、場合,一味地堅持自己的觀點,在現(xiàn)實中就會遇到困難。另外,韓非還有一個很深對他不利的情結,他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君主是龍,龍有逆鱗,順著他說沒問題,一旦觸碰了龍的逆鱗,就一定會被龍殺死。他被關起來后,自認為已經(jīng)碰到了秦王嬴政的逆鱗,難逃一死。據(jù)司馬遷說,恰恰在這個時候,李斯把毒藥送來了。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就這樣死在了秦國的牢獄之中。
三、韓非思想的三個理論基礎
韓非雖然不在了,他的思想在秦國卻得到了重視。在《史記》中,秦二世、李斯、趙高等嘴里就常說韓非的名言。這說明韓非的思想在秦國君臣中是很有市場的,其影響已經(jīng)產生。韓非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有重大影響。那么,從軸心文化和如今新傳統(tǒng)的角度,我們怎么來理解韓非的思想?從中我們能發(fā)現(xiàn)些什么?
一個人能成為思想家,肯定在某一領域有自己的見解,不僅要有某個具體主張,還要有深刻的理論思考。比如韓非,他要成為一個政治思想家或者說法學家,那他必須在政治思想、法學領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僅有自己的主張還不能成為大思想家。要想成為大思想家,不僅在自己的領域要有具體主張和思想,且被人認可,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刻的理論思考,不是拍拍腦門支幾個招,還要能夠把所支的招在用理論說清楚,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韓非能夠作為先秦諸子的一員,作為中國文化新傳統(tǒng)里面的重要一支,除了因為他在法學、政治思想上有建樹以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從理論上把自己的主張貫徹下去,說清楚。
那么,我們先來看一看他有哪些理論上的思考。我們的社會思想也好、政治思想也好、法學思想也好,大體上都離不開三個基本理論問題的思考:第一,對人性要有深刻的理解,如果只談政治、經(jīng)濟、法律,而沒有對人性的理解,不叫理論家,只是一個技術工作者而已;第二,在歷史觀上要有的自己見識,你的政治主張、社會主張、法學觀點要建立在對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深刻理解之上;第三,要對天地萬物、宇宙世界有一個根本的理解,這就是哲學思想。今天的哲學思想內容太多,我們僅把韓非的人性思想和歷史觀簡單做一個介紹,看他怎樣看待人性、怎樣看待歷史,怎么樣在這兩者的基礎上來闡述自己的政治觀點。
(一)韓非的人性論
關于人性的問題,儒家是非常感興趣的。孟子講性善論,荀子有性惡論。孟子講性善,說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所以在對人的管理上要實行仁愛。荀子認為人有求生的基本動力,這種動力有可能發(fā)展為不好方面,所以對人一方面要有仁愛,另一方面要有教化,要用理義甚至刑法加以約束和管理。韓非是荀子的學生,那他又是怎樣看待人的呢?韓非和孟子、荀子不太一樣,他不是概括性、理論性地說明人性的問題,而是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例證,來向我們展示他對人性的看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