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有了實力、謀略還不夠,還要有一點運氣。時來天地共努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我有一個碩士生,他考公務員報的單位很好,新聞出版署,他考了第二名。他說,老師你說我還有沒有希望。我說現(xiàn)在不好說,你先去了解一下前五名的情況,男的還是女的,哪個學校的,分差多少,能知道多少就是多少。你不是學《孫子兵法》的嗎,首先做到知己知彼。另外,你看最后誰來考察你的,當時我是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黨委書記兼歷史系主任,我又是他的導師,考察人來過以后,我就跟他說了,我說你可以放心了,現(xiàn)在我可以擔保98.98%是你去了。為什么?我那個學生是一個男孩子,身高1.80米,長得特別帥,比黎明還要好一點。我說來考察那個人正好是快50歲的一個女同志,她一定是要你了。就像美女到我這邊應聘要優(yōu)先于帥哥,是一個道理。你不是說第一名是北大的,是女的,她肯定不會要北大的,肯定是要你的。當然,這也是因為他是第二名,如果要考第五十名,對不起了,沒戲了。
(二)利與害的關系
孫子特別強調事物的兩重性,任何一個事物都是優(yōu)點和缺點并存的,有一利必有一弊,沒有單純的利,也沒有單純的壞,最壞的東西也有有利的一方面,最好的東西也有不利的一方面,要去掉他的缺點,同時也去掉了他的優(yōu)點。就像老子說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孫子特別強調,“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知用兵之利也。”打仗一定有壞的一面,不能只盡知用兵之利,而不知用兵之害。高明的戰(zhàn)略家,對利、害都是通盤考慮的,在困難的時候,會想到逆境中的好處、優(yōu)勢、生機和希望;在順利的時候,會想到順境中可能會遇到的波折、困難、隱患和反轉。因此,利和害要辨證地看待,沒有單純之利,也沒有單純之害。
我們找對象也是一樣的,男同胞找對象,有三條標準。第一條我想大家可以理解,人的生物性、動物性所決定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希望漂亮。第二三條,可能是難以統(tǒng)一的,一般情況下,你得到她的能干,你就要忍受她的強勢,是不是?你在家里可能就是老三了,養(yǎng)只狗養(yǎng)只貓你就是老四了。在北京發(fā)展還是到美國去發(fā)展,這個總的方向,老婆來決定,平時家里不能抽煙,十點鐘要給花澆水,這些立法、章程,也是老婆決定。買汽車,買寶馬、凱迪拉克,或者是沃爾沃,又是老婆定的。得到她的能干,你就會這樣。你要得到她的溫柔,小鳥依人,很順從你,但是她真不能干,開個家長都會臉紅,你又當?shù)之攱專锢锿馔庖话炎?。能干和溫柔你只能得一頭,你得一頭就要接受另外一頭。所以,《孫子兵法》看問題,就是最壞的東西也有合理的一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