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行政體制的產生及其啟示(3)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現(xiàn)代行政體制的產生及其啟示(3)

三、啟示

我國正在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著力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現(xiàn)代化政府?,F(xiàn)代行政體制所具有的特征對于我國現(xiàn)代化政府建設和行政改革具有諸多啟示。

1.強化公共服務。提供公共產品,維護社會公正,滿足公共利益,是現(xiàn)代公共行政的核心價值和基本理念。提供公共服務的實質就是要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行政管理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政府矢志不渝的目標。強化公共服務,滿足公共利益,就是政府要牢固樹立“人民本位、社會本位、權利本位”的思想,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最高標準,始終把人民的需要放在首位,把“老百姓高不高興,滿不滿意”作為行政運行、機構改革和工作評價的最高標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現(xiàn)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政府財力的增加,我國在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方面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仍然還比較薄弱,公共產品的供給能力不足,供給質量較差,還不能很好地滿足公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因此,必須進一步推進改革,強化公共服務。一是要增強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政府要加強與企業(yè)和社會組織的合作,向公眾提供優(yōu)質高效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實現(xiàn)從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二是要健全民主決策機制和公眾參與制度。要健全參與渠道,搭建參與平臺,廣泛聽取社會組織和公眾的意見,深入了解社會和公眾的訴求和偏好,使公共服務供給能真正滿足民眾的需求,增強政府的社會回應性,做到尊重民意、關注民生、保障民權。三是要確?;竟卜召Y金的可持續(xù)性。要加大對基本公共服務的財政投入力度,保證基本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與此同時,采取積極措施,鼓勵和吸納社會、市場資金參與公共服務的供給,以減輕公共財政的壓力,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和質量。

2.堅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xiàn)代行政體制的基礎,也是市場經濟和現(xiàn)代化建設對政府管理的必然要求。沒有法治,就沒有現(xiàn)代行政體制。依法行政的基本含義是限制政府權力,保障公民權利,確保政府的任何活動都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內進行。簡言之,就是“法無授權不可為”,即政府的行政權力依法授予,權力的行使受法律的限制和約束。政府必須合法合理地行使行政權力,著力將行政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嚴防行政權力的濫用,切實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

近年來,通過推進行政審批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我國的依法行政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依法行政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堅持依法行政,一是要規(guī)范行政權力。要明確行政授權,建立健全各類組織法,構建相互配套的完備的行政組織法體系,做到行使權力有法可依。二是要規(guī)范行政行為。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強化對公務員的培訓教育,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執(zhí)法能力,改進他們的工作作風;另一方面要細化和完善行政執(zhí)法裁量權基準制度,推進行政復議制度改革,提升行政復議能力。三是要規(guī)范行政程序。程序的“基本功能就是限制,甚至取消當事人選擇實現(xiàn)目的的手段的自由,將實現(xiàn)目的的手段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12]要嚴格規(guī)定行政過程各個環(huán)節(jié)實施的方式、方法和步驟,建立健全行政信息公開制度、專家咨詢制度、行政聽證制度、重大決策程序制度、決策評估和反饋制度、行政問責制度、行政救濟制度等,用程序的公正、嚴密限制權力的隨意、任性,及時糾正權力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和偏差,防止權力像脫韁的野馬任意狂奔亂跑,確保政府職權和公務員行為在法治的軌道上行進。

3.完善科層結構??茖又剖钦M織的基本結構。要按照精簡、統(tǒng)一、效能的原則,完善科層結構,建設分工合理、人員精干、機構優(yōu)化、規(guī)模適當的政府組織,促進政府以社會效益為導向,用最小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消耗,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和更優(yōu)的公共服務。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七次機構改革,我國的行政體制不斷完善,但行政管理現(xiàn)代化任務尚未完成。目前行政改革的任務不是要超越科層制,而更多的是要引進科層制的合理因素對行政體制進行改造。完善科層結構,一是要分工合理。要明晰各部門乃至各崗位的職責權限,做到職責權相一致,責任落到實處;明確行政組織內部的等級劃分,建立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和監(jiān)督機制,做到命令統(tǒng)一,保證組織目標有效實現(xiàn);簡化行政程序,優(yōu)化行政流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降低協(xié)調交易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二是要提高公務員素質。要堅持公務員考錄制,遵循公開考試、嚴格考察、公平競爭、擇優(yōu)錄用的原則,把好“入口”關,以網羅優(yōu)秀人才,為國家和公共利益服務;加大公務員培訓力度,改進培訓質量,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既傳授基礎理論和最新研究成果,又研究和探討現(xiàn)實問題和熱點問題,以更新受訓者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才干,改進他們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適應行政管理不斷變化的需要;引入競爭機制,嚴格考核和獎懲,量才用人,以激發(fā)公務人員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共服務意識,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做到勤政、善治。三是要堅持精兵簡政,“瘦身強體”,建立“小而強”政府。一方面,要進一步精簡和優(yōu)化政府機構,遵循職能整體分割的原則,將相同性質的事務歸為一類,交由一個行政部門承擔,使政府機構設置更加綜合和統(tǒng)一;另一方面,要合理限定公職人員編制,堅持用立法手段調節(jié)和控制人員編制的總體規(guī)模,并將人員編制與經費預算相結合,使人員受制于預算,通過預算控制編制,對人員編制實行剛性約束。

4.運用系統(tǒng)方法。行政體制是社會大系統(tǒng)中的一個子系統(tǒng),不能不受其所處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其形成與發(fā)展是一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態(tài)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要運用系統(tǒng)方法,既把行政系統(tǒng)本身作為一個整體,實現(xiàn)內部各子系統(tǒng)的良性互動,又把行政系統(tǒng)作為一個子系統(tǒng),與社會大系統(tǒng)形成良性互動,以期達到1+1>2的效應。

運用系統(tǒng)方法,總的要求是行政體制改革要與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目前,我國政府在處理行政系統(tǒng)的內部和外部關系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如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邊界尚未厘清,政府間關系尚未理順等,亟待解決。為此,一是要合理界定和配置政府職能。政府職能涉及的是政府與外部的關系,即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yè)、政府與社會的邊界問題。轉變政府職能的實質就是要隨著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適時地調整政府應當履行的職能的范圍,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企業(yè)、社會的關系,解決好管什么和如何管的問題,真正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轉變政府職能的重點在于大力削減政府的權力,將政府干預市場、社會的權力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防止其將觸角無限制地伸向社會的各個角落。二是要理順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的關系。要在堅持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大前提下,將集權與分權有機結合,進一步向地方政府放權,明確各級政府職責權限的劃分,使各級政府都有相對獨立的核心任務領域和管轄范圍;在此基礎上,要在中央和地方之間、地方與地方之間建立一套適合國情的、和諧有效的多元決策和分權機制,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依賴、相互協(xié)調的對話、分擔、合作關系,既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中央權威,強化中央的調控能力,又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激發(fā)地方活力。

(作者:潘小娟,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參考文獻]

[1][3][4][5][美]費勒爾?海迪.比較公共行政(第六版)[M].劉俊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96-206,199,204,203-204.

[2]朱天飚.比較政治經濟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7.

[6][德]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M].曹衛(wèi)東等譯.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2.

[7][9][德]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M].馮克利譯.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8:56-60,57.

[8][美]詹姆斯?W.費斯勒,唐納德?F.凱特爾.行政過程的政治——公共行政學新論(第二版)[M].陳振明,朱芳芳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9.

[10][美]勞倫斯?邁耶,約翰?伯內特,蘇珊?奧格登.比較政治學:變化世界中的國家和理論[M].羅飛,張麗梅,胡泳浩,馮濤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81-82.

[11][美]理查德?J.斯蒂爾曼二世.公共行政學:概念與案例(第七版)[M].竺乾威,扶松茂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86.

[12]張慶福,馮軍.論現(xiàn)代行政程序在法治行政中的作用[A].王家福.依法治國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C].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6:501.

來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

責任編輯:王妗校對:董潔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