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穩(wěn)定性
穩(wěn)定性是什么?外交部長王毅提到,面對“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思潮抬頭,我們始終高舉多邊主義和包容開放的旗幟。中國外交的這種穩(wěn)定性和確定性,是大國應有的擔當,不僅對沖了各種不確定性,也充分展示了中國的定力和自信。
前不久召開的第53屆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主題是“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雖然中國的外交代表也參加了這個會議,但是慕尼黑安全會議在傳統(tǒng)上還是由西方國家來主導的。“后西方”是什么意思?就是說今天的世界不再是由西方主導了,像中國、印度、巴西這樣的新興國家正在擁有越來越大的發(fā)言權。
“后秩序”又是什么意思?“二戰(zhàn)”以后,在西方國家的推動和反思之下,全球建立了新的國際貿易規(guī)則,建立了集體安全機制。國家不再是必須通過占領和征服就可以獲得市場和資源。也就是說,推動自由貿易、集體安全和全球化是我們建立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在條件。這也是“二戰(zhàn)”后尤其是“冷戰(zhàn)”后的國際關系的最主要特點。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都是這一秩序的得利者。
那么,“后秩序”是什么?就是說這一秩序正在出現(xiàn)問題,它的主要建立者和推動者——西方國家——開始懷疑了、迷盲了。以美國為例。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的思想是希望阻止人口流動、阻止自由貿易,是貿易保護主義。歐洲的很多國家也出現(xiàn)了類似的思潮。
所謂“后真相”,也就是說在這些秩序的背后埋藏著真理。過去,西方人總是認為自由就是真理,民主就是真理。但是今天,很多西方人都產生了懷疑。比如說民主,如果選舉導致的是國家的政治分裂,是無休止的內耗和爭奪,那么民主還有用嗎?民主還是絕對的真理嗎?以前支撐西方國際秩序的理念,現(xiàn)在也受到了懷疑。實際上,全世界在這個時刻都面臨著危機。過去西方用血與火所換來的認識、所建立起來的全球化經濟體制,現(xiàn)在受到了西方人自己的懷疑,他們甚至想從原有的這套規(guī)則中退出去,這當然會加大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不確定性。這個時候,中國站了出來。
我們既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時也要借鑒人類文明的、先進的經驗,包括國際關系、國際秩序方面的經驗,人類過去幾百年間流的血不能白流,過去幾百年的經驗也不能白白浪費。中國所要建立的具有先進性、開拓性的國際關系,是以全球化的國際經濟體制為核心的。所以,全球化的國際經濟體制這一秩序不應被顛覆。一旦被顛覆,我們的很多思維和邏輯都將回到200年前。與很多西方人看法不一樣,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認為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如果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有什么確定無疑的趨勢的話,全球化就是其中之一。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