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金融,有五個元素,也叫五螺旋。
塔福域的開域之人應該給域上交易者提供一定的金融資源,這既是對他們的獎勵,同時還可以調動社會上各種各樣的資金。怎么調動?就是采取劣后的方式。調動來的資金,如果通過的是債,那開域者就是劣后債;如果通過的是股,開域者就是劣后股。開域之人對域上的情況是非常了解的,信息掌握得非常透徹。如果他能夠維護這個域,就能在域上獲得很多的收益,而且不會發(fā)生委托代理的問題。那么,社會上的資金有什么?有政府的資金,有慈善和公益的資金,還有社會上的私人資金。通過劣后關系將這幾個資金連接起來,就形成了一個5P的關系。
為什么域上的這些主體不太會違約、不太想違約、不太敢違約呢?原因就是開域之人利用一些原理做了一些事情。第一,他利用了互聯(lián)互通技術,形成了一個俱樂部福利,讓很多人都參與進來,擴大了潛在的交易對手。第二,開域之人利用了對人進行評價的技術,要進行信息的登記。如果你是賣東西的,那么我要對你的產品進行檢測。這是一個數(shù)據(jù)的收集、挖掘、描述、評價的過程。我們知道,評級在金融領域里是非常重要的。評價本身就是一個信息揭示技術。作為消費者和購買方,都需要對方的真實信息。而作為銷售方,如果他可以讓別人知道他是不錯的,有人給他背書,有人給他揭示他自己的好,就會形成一種聲譽福利。第三,有了之前這兩種福利以后,域就會不斷壯大,開域之人就可以利用范圍經濟和規(guī)模經濟的效應,使域上的各個需求主體之間互相交易,對銷售方進行統(tǒng)一協(xié)調。開域者還可以把域外的資源提供到域上,讓大家低價購買。最后,開域之人可以利用前面所提到的這些福利,形成影子抵押技術,從而帶來信用的福利。
影子抵押實際上描述了一種信用資源,我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從廣義上來講,金融實際上是一種交易,應該服從或者遵守等價交換原則。交易的雙方,一方付出的是流動性,另外一方就要付出與流動性相等或者相當?shù)馁Y源。那么,與流動性相等或者相應的資源有哪些類別?最樸素的其實就是抵押物、質押物以及擔保人。即使是后來的供應鏈金融,都與系統(tǒng)沒有關系,而與你自己的資源多寡有關系,資源多,就能獲得較大的金融額度;資源少,就不能獲得較大的金融額度。但是在一些國家,即使沒有非系統(tǒng)資源,也照樣能夠獲得理想的金融額度。比如在美國,一個學生即使沒有抵押物,銀行照樣貸款給他。為什么?這就得提到另外一種信用資源,叫做大系統(tǒng)信用資源。美國的賬戶體系是非常嚴謹?shù)?,所以人們不太敢違約。一旦違約,就可能被驅逐出“域”,也可能會被“流放”。所謂“流放”就是指如果沒有辦法把你驅逐出境,就可以給你貼上標簽,讓你不能在有信用的人之間活動,你的活動范圍就會受限。還有一個叫做個人破產管理。就是指如果沒有辦法對你進行流放,你依然可以在大系統(tǒng)內部活動的話,就要對你的消費內容進行限制,比如不能住大酒店,不能吃一些較貴的飯,不能坐一些較舒服的車等,這就是個人破產制度。
目前來說,我們的大系統(tǒng)信用資源做的還是不夠的,要在這方面進行探索,要把簡單的征信資源上升到大系統(tǒng)信用資源的高度,使其擁有很強的變限能力。
我剛才所提到的影子抵押技術也可以稱為第三種低能信用資源——小系統(tǒng)信用資源。比如在農村,違約率之所以低,靠的不是房子抵押,也不是國家大系統(tǒng)信用,而是靠的一種特有的鄉(xiāng)村文化。
特有的鄉(xiāng)村文化指的是什么?首先是落葉歸根。人死了都想回到原居住地去,再加上農村這樣一個比較固定的域,人們抬頭不見低頭見,違約成本太高。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把這種功能借鑒過來,把它移植到陌生人之間呢?其實就是要把很多具有一定內在交易聯(lián)系的人放在一個域上,開域之人利用一些技術,讓大家得到各種各樣的福利。比如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俱樂部福利。它有互聯(lián)網(wǎng)經濟的特點,就是成本為零,收益為正。如果你離開了這個域,就享受不到這個福利。再比如聲譽明晰的福利。如果你聲譽好,那么大家都愿意跟你交易。再比如一定的信用資源,就是我給你一定的信用額度,你也不會離開個域。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塔福域。通過域福利的構造,我們在域上進行充分的信息揭示,只要你誠懇,只要你勤勞,只要你具有工匠精神,只要你提供的東西物美價廉,那么你就能在域上獲得足夠的回報。塔福域這樣的模式是我們要共同要尋找的,因為它可以孵化社會信用,為社會信任資源的構建提供一種思維資源。當我們不斷受它啟發(fā),在放大這種模式的同時,還啟發(fā)我們去尋找更多其他的能夠增強社會信任的資源,只有這樣,2016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希望的不同目標的改革任務才能比較好地實現(xiàn)。
今天的解讀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根據(jù)宣講家網(wǎng)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根據(jù)宣講家網(wǎng)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