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如何表達我們的意識形態(tài)
中國有56個民族,怎么表現(xiàn)團結(jié)呢?現(xiàn)在五種傾向,第一,個體展示;第二,少數(shù)個體組合;第三,抽象化展示;第四,抽象化組合;第五,符號拼接。其實這五種表達都不夠精確。那怎么辦呢?我們先看一個古代的范例,伊斯蘭教進入到中國之后,有一個中國化的過程。當時浙江一帶有一些墓碑,上面有阿拉伯文,有新月圖案,這毫無疑問是伊斯蘭教的特征。但是它為了中國化,搞了一朵蓮花放在下面和新月圖案遙相呼應。蓮花象征著高潔,美好的形象,和新月圖案以及他們的教義應該還是一致的,既有中國的特色,同時也符合伊斯蘭教的教義。這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做法。
其實當代還有很多作品也是結(jié)合比較好的,比如,徐冰老師的《天書》和《地書》。先看《天書》,在《天書》中他把漢字分解到筆劃,然后再和英文字母對應起來。比如,這個作品,我相信大家一下就看明白了,它的標題就是他寫的東西。表面上看是一個方塊字,但是你仔細看,它跟我們一般的漢字不一樣,他把漢字分解到筆劃,然后跟我們的英文字母對應起來。包括徐冰最近幾年的作品《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實現(xiàn)》,在這個作品中也是用了新型的漢字把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寫出來了,這樣外國人一看就懂了,都不用翻譯成英文。因為它看上去是一個中文,但是其實是英文。我們剛才講的是徐冰老師的《天書》。
成都有一個女畫家。她的作品很有意思,她也打破了很多長久以來的固定思維。她怎么打破的呢?這幅就是這位女畫家的畫。她的畫跟以前的很多畫家不一樣。因為她畫了龐大無比的貓的臉,你會感覺是貓在看著你。她為什么要畫這個呢?因為過去看畫動物,畫中的動物是作為一個對象來畫的,而現(xiàn)在是動物看著我們,所以它不再是個對象了,甚至它如此龐大,我們感覺似乎要被它吞食一樣。我們會感覺到人和動物的關系在變化了。過去動物是被動的,現(xiàn)在動物和人是一個對等的交流關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