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我和本我互相沖突,互相妥協(xié),形成一個人的自我。而中國人的超我是過大還是過小呢?過大。我們的規(guī)矩、束縛很多。過大的超我壓抑本我,形成的自我,就是完美型的人格。所以這種性格的人,很大程度上不是為自己活著的,而是為社會要求所活著。這種性格的人會活得很辛苦,但是這樣的人對于社會真的很好。中國的這些年經(jīng)濟發(fā)展這么快,我個人認為,跟完美型是我們的主導人格有很大的關系。
完美型性格的人是最好的職業(yè)經(jīng)理人。有一本書叫《基業(yè)長青》,是哈佛商學院的柯林斯教授寫的。這本書出來之后很轟動,很多人就問他,這些企業(yè)為什么能夠基業(yè)長青?他就又寫了一本書,叫《從優(yōu)秀到卓越》。這本書就說,這些企業(yè)有第五級職業(yè)經(jīng)理人,他們的特點就是做事情三思而后行,但一旦下定決心之后,絕不更改。他們注重團隊,有了成績歸功于團隊,有了錯誤歸結于自己。跟我們說的完美型的人非常像,只是多一條創(chuàng)新精神。完美型的人創(chuàng)新精神不一定很強,因為他們考慮得太周到,所以很多事情下不了決心。
這種性格對一個社會的穩(wěn)健發(fā)展非常重要。這就是中國社會的穩(wěn)定性自古以來就很強的緣故。我們都是這種溫、良、恭、儉、讓的人,對自我壓抑會比較多,顧大局、顧全局。但是這種人過得快樂不快樂?大家都知道,他們往往背負的東西太多,過得比較辛苦。一方面,他們做事情太認真、太細,所以很多時候會沒完沒了地加班,或者是家務做起來也沒完沒了。這樣的人自己辛苦了,但是給別人的感覺很好。自我壓抑了,但是表現(xiàn)出來的是優(yōu)雅。
比如,我們大家都知道,周總理很帥,我上課的時候老問大家,周總理帥還是周潤發(fā)帥?大家的回答一定都是總理比發(fā)哥帥。發(fā)哥也很帥,但是發(fā)哥年齡大了之后,明顯比年輕的時候差了一大截。但是周總理不管多老的時候,都非常帥。這就是我們說的君子之風。這個性格的人,他們的表現(xiàn)是溫文爾雅,儒雅的范。這種性格的人如果做將軍是儒將,如果做商人就被叫儒商,如果當官就叫做父母官。這樣的性格是我們中華民族是推崇的人格。這樣的人做事情認真、細致、可靠,對社會很好,但是對自己好不好就兩說了。
首先這樣的人加班就很多。因為他們什么事情都要做得很好。很多人說,找一個這樣的人,每天都忙著工作,根本就顧不上家庭。但是這種性格的人是追求完美的人,他們什么都在乎,尤其是家庭觀非常強。他們是很注重家庭的人,只是忙得顧不上。這種性格的人對家人很關心,但是他沒有時間陪家人,怎么表達關心呢?這種性格的人說不說好聽的話呢?不說,因為他們不好意思,一般也就是結婚的時候說說,結婚以后再也說不出口了,不跟媳婦說,主要是跟孩子說。而且這種性格的人對家人的愛,不是用言語表達的,是用什么來表達呢?建設家庭,掙錢回家。他們常常說的是,我每天累死累活,不都是為了這個家嗎?是不是真心話?是真心話。但問題是,完美型的人家里那口子,一般都不是完美型的人。而且完美型的人愛的感覺不說,傷心、難過、失望也不說。因為他們要維護光輝形象,不能暴露弱點。所以這種性格的人,往往是為游戲規(guī)則活著,為外界活著,不是為自己活著的人。
對執(zhí)著型的人,我們需要講如何跟他們溝通。但是對完美型的人,我們要講的是這種性格的人如何跟自己溝通。其實完美型的人是不夠接納自我的人。他們跟別人溝通沒有大問題,主要是跟自己。而且我個人認為,性格很難改變,但是自我認知是可以改變的。
我們最關心完美型的人有兩個緣故,一是這樣的人多,二是完美型的人在了解自我之后往往會放松很多,因為他們不是做得不夠好,只是感覺不夠好。完美型的人感覺不好的原因,第一,對自己的要求總是太高,總是百分標準。完美型的人有一個好習慣,經(jīng)常反省自己,因為這是孔夫子傳下來的,一日三省吾身。這個“三省”我們主要是進行自我批評,但是有時候需要加一點自我表揚,跟自己說,我已經(jīng)做得很好了,之所以對自己不滿意,也許只是要求太高。
第二,完美型的人,包括所有的孩子,小的時候如果在外面犯了錯誤,比如跟人打架了,回家之后父母會批評你還是表揚你?我們中國人態(tài)度一般都是批評,首先反省自己的問題。這確實是風度,但是他付出的代價就是自責。被這么教育長大的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往往第一個反應就是自責。他們會去找客觀原因,但是心里的感受就是自責,這就是超我。超我是代表權威來監(jiān)督你、批評你的。所以,這種超我是不由自主的。我特別想對完美型的人說,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時候,問一下自己是不是要求過高;當你覺得內(nèi)疚自責的時候,要問一下自己,這是不是童年的陰影又出來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