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關于青年、青年運動的團結和組織問題的論述。毛澤東認為:任何時候都要最大限度地把青年團結起來,通過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來團結教育青年一代。
青年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事業(yè)的希望和未來,只有把青年團結起來,組織起來,無產(chǎn)階級才能勝利完成歷史賦予的任務。因此,在各個歷史時期,都必須注意做好對青年的團結和組織工作。在我國,共產(chǎn)黨主要通過青年團來做好對青年的團結教育工作,在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把青年培養(yǎng)成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事業(yè)的后備隊和接班人。
毛澤東認為,把青年團結起來,組織起來,是黨爭取和教育青年的一個重要方面的工作。他的關于“要照顧青年的多數(shù)”的觀點,是團結教育青年的重要觀點。他說,我們要注意先進青年,但應把“重點放在多數(shù),不要只看到少數(shù)”;不能只依靠少數(shù)先進青年,而脫離群眾的大多數(shù);只有團結更多的人,革命才有力量。因此,他主張在青年中搞“大圈子”,不能搞“小圈子”(22)。他說,有些人認為“似乎人越少越好,圈子越緊縮得越小越好”,這是不對的。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并且盡可能地將消極因素轉變?yōu)榉e極因素,為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偉大的事業(yè)服務。”(23)
要團結教育青年,必須做好對青年的保護工作,確保他們健康成長。毛澤東認為,青年缺乏自我保護能力。1940年2月,他在自己起草的《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的通電中,鮮明地提出要“保護青年”。他揭露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階級對青年的殘害,反對他們對青年思想的壓制和對青年精神與肉體的侮辱、奴役之暴舉。新中國建立后,他根據(jù)國內(nèi)外政治和思想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形勢,提出要注意國內(nèi)外敵對勢力對青年的爭奪,警惕帝國主義“把‘和平演變’的希望,寄托在中國黨的第三代或者第四代身上”(24),要“保護我國第五代十代永遠革命,永不變質。”(25)
我們黨團結教育青年的紐帶,在青年中發(fā)揮團結教育核心作用的組織,就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五四運動后,在我們黨創(chuàng)立的同時,為了團結教育青年一代,相繼建立了青年團的組織。毛澤東一直很重視青年團的工作。1920年他就在湖南創(chuàng)建了團的組織。他對團的性質、任務,團的建設方針、路線,團的工作的要求和方法等問題,都作過許多重要指示。他的關于青年團要成為團結全國青年的“核心”的論述;團的組織建設“要鞏固地向前發(fā)展”的論述;團的工作既要圍繞黨的中心工作來進行,又要開展適合青年特點的獨立活動的論述;注意照顧多數(shù),先進青年要做好團結教育中間的、后進的青年的工作,密切先進青年和廣大群眾之間的聯(lián)系的論述;積極培養(yǎng)和大膽使用青年干部,強調團的干部是“流水”,而不是“死水”的論述等等,都是團的建設和團的工作發(fā)展的重要指導原則。
我國共青團一直是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的群眾性組織,是青年學習共產(chǎn)主義的學校,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F(xiàn)在中國共青團已有5600萬團員,是世界上最大的青年政治團體。中國共青團如此興旺發(fā)達,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和中國青年運動勝利發(fā)展的輝煌成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