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他的叔父也在浙江開始起義。起義是從本縣的縣政府開始的。本地的郡首召集項梁,說陳勝、吳廣起義了,我們也起義吧,現(xiàn)在不選擇的話,以后會很麻煩的。所以大勢所趨,我們也起義吧!項梁說,好吧,你要起義的話,必須要找到某個人。這個人只有我的侄兒項羽知道,請把項羽召進來一塊商議吧??な拙痛饝耍堩椨疬M來。項羽一進來就“拔劍斬守頭”,用劍把郡首的頭砍下來。當然,在郡首的府里砍了郡首的頭,底下還有很多士兵,他們不愿意。所以又開始打,項羽獨自“擊殺數十百人”,一個人殺了幾十上百人,殺得“一府中皆懾伏,莫敢起”,這是項羽第一次殺人。
項羽和他的叔父后來跟著楚國的軍隊起義,楚軍一開始很壯大,但是后來被秦國的主力軍隊,章邯率兵擊敗,他的叔父項梁也被章邯殺掉了。這個時候,楚國軍隊就處于弱勢,各國起義軍都在危險當中。章邯的軍隊把趙國的起義軍,包圍在巨鹿城中。如果趙國起義軍再被章邯的秦國軍隊打敗,整個六國起義軍大勢就將去。所以,各國起義軍都派軍去救趙。楚國的主力軍隊交給一個叫宋義的人。項羽是宋義的副將,宋義帶領楚國的主力軍隊,在救趙的途中,把軍隊停在中間,不再往前走了。他的意思是說,讓秦國軍隊跟趙國軍隊打,打輸了的那一方不用說了會受到損失,打贏了的那一方也會受損失,到那個時候,再漁翁得利。這是他的想法,而且認為項羽不懂事,下命令說,以后再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殺。意思就是說項羽不要亂說話,再亂說話就殺他。項羽聽了這件事情以后,第二天一早上“即其帳中斬宋義頭”,把宋義頭就砍下來了,“諸將皆慴服,莫敢枝梧”。一看到這么猛,大家也都不敢說話。
在這兩個故事中,我們能看到項羽自由自在、無所顧忌的性格和強烈的個人意志,以及其爆發(fā)出來的令人畏懼的力量。所以別人也都能感覺到這一點,宋義被殺前似乎也感覺到了這一點。當時,項羽勸說宋義早日救趙,而宋義自詡謀略,要俟其兩敗俱傷。但這說服不了項羽,于是宋義下令“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可以看出,宋義是看不起項羽的。宋義是個謀士,他和項羽的性格有很大的差別,他很早就看出來項梁是要失敗的。這三個比喻,暗示了項羽像動物一樣靠本能直覺行事,不懂謀劃,沒有智慧。這其中既有鄙夷,又有畏懼,所以一定要除之而后快。結果是謀劃沒有直覺反應快,項羽殺了宋義,這才有了著名的巨鹿之戰(zhàn)。
我下面說巨鹿之戰(zhàn)。剛才我們說了,秦軍大將章邯率部擊破了項梁領導的楚國軍隊,殺了項梁,又趁勢打敗了趙國起義軍,趙國馀部躲入巨鹿城中,此時正被秦軍圍困。如果巨鹿城破,則秦軍大勢將成,于是各諸侯國起義軍都來救趙,但迫于秦軍力量強大,并不敢挑戰(zhàn)。項羽正在這時趕到,先派二萬將士渡黃河,小勝后,開始與章邯決戰(zhàn),當時描寫說: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斧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zhàn),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zhàn)士無不以一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軍……”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