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十日,毛澤東由洛川回到延安。
這時,紅軍主力師已改編完畢,從九月二日起,陸續(xù)從山西開赴華北前線。
同日本軍隊作戰(zhàn),對八路軍來說,是一次新的嚴峻考驗。紅軍雖然已有十年內(nèi)戰(zhàn)的經(jīng)驗,但從來沒有同具有現(xiàn)代軍事裝備的帝國主義國家軍隊交過手。八路軍的作戰(zhàn)方針雖已在洛川會議上確定下來,但還需要在實戰(zhàn)中充實、檢驗和完善。八路軍出動到華北作戰(zhàn)的情況如何,不僅關(guān)系到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而且關(guān)系到抗日戰(zhàn)爭能否取得勝利。因此,洛川會議結(jié)束后的兩個多月里,毛澤東幾乎以全部精力指導(dǎo)八路軍在華北的作戰(zhàn)。
取道山西開赴抗日前線,是毛澤東在八月中旬已經(jīng)確定下來的。為什么先開入山西?毛澤東有幾方面的考慮:第一,山西是八路軍開赴前線最便捷的地方,又是居高臨下地俯瞰河北平原的地方,可以有力地牽制華北日軍的行進。憑借山西寬闊、險峻而復(fù)雜的地形,不僅有利于阻滯日軍機械化部隊的前進,而且有利于八路軍開展山地游擊戰(zhàn),消滅敵人。正如任弼時所說:“山西方面地形交通限制了敵人的長處,恰又補足我們的短處,便利于我們的防守,持久斗爭與打擊敵人。”[36]第二,山西是地方實力派首領(lǐng)閻錫山的統(tǒng)治地區(qū)。他同日本侵略者和蔣介石之間既有聯(lián)系,又有錯綜復(fù)雜的矛盾。日本侵略軍攻陷平津后向山西大舉進攻,嚴重威脅了他在山西的統(tǒng)治地位。蔣介石的軍隊開入山西,又使他深恐自己的地盤將落入他人之手。因此,他作出一些開明的姿態(tài),想拉中國共產(chǎn)黨和八路軍做他的暫時同盟者。早在一九三六年底,中共黨員薄一波等經(jīng)北方局同意同閻錫山建立了聯(lián)系。七七事變后,閻錫山又答應(yīng)毛澤東向他提出的建立公開的八路軍駐晉辦事處的要求,并且同意八路軍經(jīng)山西開赴前線。第三,當時國民黨企圖將八路軍“分割”使用,規(guī)定八路軍以兩個師由渭南上車經(jīng)風陵渡、同蒲路到代縣附近下車,開往蔚縣一帶集中。另外一個師沿隴海鐵路轉(zhuǎn)平漢鐵路到河北徐水下車,開往冀東玉田、遵化一帶開展游擊戰(zhàn)爭。毛澤東敏銳地察覺:這樣做,是“分路出動,使不集中,強使聽命”[37],“包含著極大陰謀,決不能認為有利,堅決不能同意”。[38]因此,他提出“紅軍為安全計,為蔭蔽計,為滿足晉綏渴望計,決走韓城渡河,在侯馬上車到大同集中,再轉(zhuǎn)至懷來,蔚縣,決不走平漢路”,[39]把八路軍三個師都放在山西,以便于統(tǒng)一領(lǐng)導(dǎo),相互策應(yīng),避免因力量分散而遭遇不測。
注:
[1] 《中國共產(chǎn)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解放》第1卷第10期,解放周刊出版社1937年版。
[2] 《蕭勁光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5月版,第200頁。
[3] 毛澤東致張云逸的電報,1937年7月14日。
[4] 毛澤東致張云逸的電報,1937年7月15日。
[5] 洛甫、毛澤東致葉劍英的電報,1937年7月9日。
[6] 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賀龍、林彪、劉伯承、徐向前致葉劍英電,1937年7月14日。
[7] 《新中華報》,1937年7月19日。
[8] 《張聞天選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第152頁。
[9] 《先總統(tǒng)蔣公全集》第1冊,臺灣中國文化大學(xué)中華學(xué)術(shù)院編印,第1064頁。
[10] 《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344頁。
[11] 《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346、348頁。
[12] 詹姆斯?貝特蘭:《華北前線》,新華出版社1986年7月版,第111頁。
[13] 《聶榮臻回憶錄》(中),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8月版,第338頁。
[14] 洛甫、毛澤東致周恩來、博古、林伯渠電,1937年7月28日。
[15] 洛甫、毛澤東致周恩來、博古、林伯渠電,1937年8月1日。
[16] 洛甫、毛澤東致周恩來、朱德轉(zhuǎn)彭德懷、任弼時電,1937年8月1日。
[17] 《張聞天選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第150頁。
[18] 毛澤東致周恩來電,1937年8月1日。
[19] 洛甫、毛澤東致周恩來、朱德、葉劍英電,1937年8月4日。
[20] 洛甫、毛澤東致朱德、周恩來、博古、林彪、彭德懷、任弼時電,1937年8月5日。
[21] 毛澤東致葉劍英、彭德懷、任弼時電,1937年8月4日。
[22] 毛澤東、洛甫致周恩來、博古并告葉劍英電,1937年8月1日。
[23] 洛甫、毛澤東致彭德懷、任弼時電,1937年8月8日。
[24] 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會議上的發(fā)言記錄,1937年8月9日。
[25] 《一個美國女記者在中國的冒險(續(xù))》,《 望》,1985年第48期。
[26] 《周恩來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版,第195—196頁。
[27] 《蕭勁光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5月版,第202頁。
[28] 毛澤東在洛川會議上的發(fā)言記錄,1937年8月24日。
[29] 毛澤東在洛川會議上的報告,1937年8月22日。
[30] 《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551頁。
[31] 毛澤東在洛川會議上的報告記錄,1937年8月22日。
[32] 《蕭勁光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5月版,第204頁。
[33] 毛澤東在洛川會議上的發(fā)言記錄,1937年8月24日。
[34] 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召開的座談會上的發(fā)言記錄,1937年8月27日。
[35] 《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392頁。
[36] 《任弼時選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137頁。
[37] 洛甫、毛澤東致博古、林伯渠、彭德懷、任弼時電,1937年8月18日。
[38] 洛甫、毛澤東致周恩來、葉劍英電,1937年8月18日。
[39] 毛澤東致張沖轉(zhuǎn)朱德、周恩來電,1937年8月17日。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