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發(fā)生的刑事冤假錯案嚴重破壞了司法公信力,挑戰(zhàn)了法律和正義的底線。究其根源是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設置不夠科學合理,沒有完全確立審判的訴訟中心地位。筆者認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讓審判回歸刑事訴訟的中心地位,是防范冤假錯案的治本之策。
近年來發(fā)生的刑事冤假錯案嚴重破壞了司法公信力,挑戰(zhàn)了法律和正義的底線。究其根源是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設置不夠科學合理,沒有完全確立審判的訴訟中心地位。筆者認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讓審判回歸刑事訴訟的中心地位,是防范冤假錯案的治本之策,其實現(xiàn)路徑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堅決貫徹無罪推定理念和疑罪從無原則
針對既不能排除犯罪嫌疑又不能證明有罪的存疑案件,是堅持無罪推定還是有罪推定,堅持疑罪從無還是疑罪從有,直接決定著是否導致冤假錯案。有罪推定以犯罪嫌疑人有罪為前提展開偵查、起訴和審判工作,容易出現(xiàn)刑訊逼供,忽視對被告人有利證據(jù)的收集,不僅導致個案不公,更影響著司法公信力。堅持無罪推定可能導致“錯放”。但面對“錯判”和“錯放”的兩難選擇,只能堅持“兩害相權取其輕”,堅持疑罪從無是合理和唯一的選擇,也符合人權保障和司法民主精神的要求。
以審判為中心的改革目標要求公檢法三機關必須樹立共同的司法理念和訴訟觀念,首要的就是無罪推定理念和疑罪從無觀念。
就偵查機關而言,應堅持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盡可能全面、規(guī)范地收集、調(diào)取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一切材料,包括被告人有罪、無罪、罪重、罪輕的各種證據(jù),并把所有證據(jù)移交檢察機關;對經(jīng)過反復偵查,仍然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的案件,要按照疑罪從無的要求依法作出處理。
就檢察機關而言,要嚴格加強對證據(jù)的審查,及時排除非法證據(jù),對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的案件,經(jīng)過二次補充偵查仍不能定案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就審判機關而言,應當?shù)种苾?nèi)外部各種干預、干擾,堅守司法中立,嚴格證據(jù)標準,對證據(jù)不足的案件,要依法宣告被告人無罪,不能降格作出“留有余地”的判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