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這部分人以散戶為主,于是他們對于股票市場中交易工具的使用是非常少的。主要有幾點表現:第一,ETF在多頭人當中持有的比例并不高;第二,在期貨市場當中參與量不大,就算參與了,在期貨市場當中買的也都是期貨下一步要進一步上漲的,形成的是買方的力量。
所以,在多方陣營當中主要表現為現券數量比較大,場外配資表現為融資,相應的在股指期貨市場和指數基金市場(ETF市場)兩者使用量不大。但對于空方來講,他們在此之前已經買了或者是融入資金買了大量的ETF,手里持有大量的指數基金、大盤的藍籌基金。另外,在股票市場當中他們表現為賣出大量的空盤,我手里沒有任何股票,但是我在期貨市場當中賣出大量的空頭,到了交割期,我再從市場中買入股票,相應地進行平倉,就結束了,未必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割,這就是期貨的特點。在期貨市場當中表現為非常突出的賣空活動。在場外配資當中,多頭表現為融資;對空頭來講,表現的就是融券。另外,這部分人往往也持有一部分股票的現券,要調節(jié)頭寸,而且要在市場的運行中借機進行高價出,賺錢,然后低價入再來賺錢。因為中國的股市市場現券交易畢竟是T+1的交易,所以這部分人手里還有一部分現券。
這是第一個回合。在這個回合當中,多頭和空頭應該都是喜氣洋洋的,大家都根據各自的理念組建自己的股票倉,在這個過程中,空頭的用心要更加突出一點,對股票市場交易機制的掌握水平也要更加突出一點。
第二回合:空頭發(fā)力,多頭接招
接下來在兩大陣營形成之后,就會進入第二個回合。到了第二回合就是空頭發(fā)力,多頭接招。空頭處在這一輪股票市場異動的主動部分,他利用自己的空頭的地位,搶先發(fā)招;多頭只能被動接招,從而導致了股票市場出現了一系列的變化。
比如說,在這個過程當中,進入到6月中下旬以后,空方做的第一步是出售現券、融券,在市場當中大量拋售現有的股票。多方因為對股市的前景看好,在這個過程當中,就購入了來自于空方所拋出的大量股票現券和融券。對于空方來講,這一步實現了成功的套現。在這個過程當中,空方手里就從滿負荷的券、滿負荷的金融衍生品轉變成有了資金頭寸和金融衍生品頭寸。
那么接下來,空方第二步是拋出ETF。空方拋出ETF,空方拋出ETF以后,一方面可以滿足空方套現的要求,繼續(xù)增加空方的現金持有量,同時會導致ETF的價格下行。當ETF價格下行以后,多方就發(fā)現了,指數基金的價格低,于是多方就開始接手入指數基金。接手入指數基金以后,多方這邊就發(fā)現了一個問題,因為指數基金是用相對較低的價格購入的。在這個條件下,我如果把指數基金退出流通市場,回到發(fā)行市場當中,相應地我就可以把ETF基金當中所代表的現券要求證券公司贖回,要求基金公司贖回,贖回了以后我就可以把這個現券拿出來,到市場上去交易,相應地我就可以賺更多的錢。
于是,看似空方拋出ETF的活動,導致空方并沒有在當期賺足ETF足夠的錢,因為他要拋,拋的過程會導致價格走低,但畢竟空方實現了套現的目標。而對于多方來講,就很尷尬,他相對低價買入的ETF,他發(fā)現比現券的價格要低,于是,我就不如把ETF退出,換成現券,再拿著現券在股票市場當中進行交易。這個條件下,就導致了股票市場當中的現券的賣盤進一步增加。
你看,仿佛你是多頭,仿佛你還購入了ETF,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因為你的一個理性的選擇就導致了股票市場當中的空頭的增長。那么,一個多頭的人在不經意間做了一件空頭的事情。這是第二回合,空頭處在主動地位。
第三回合:市場主體的多空大戰(zhàn)
到了第三回合,我把它叫做市場主體的多空大戰(zhàn)。在這個過程當中,政府尚未介入,國家也未“救市”,主要來自于市場主體之間的多與空之間的爭斗。那么,我們來看一看,第三回合市場主體之間的多空大戰(zhàn)又將激烈到什么程度?
到了這個時期,空方要干的一件事情就是,他的資金量是相對有限的,但是他要形成一個完整的資金鏈,這個資金鏈使得他能夠從市場的異動當中,源源不斷地獲得收益,而這個收益,能夠支撐他的資金鏈條持續(xù)滾動地運行下去。多空大戰(zhàn)到這個時期,主要看多頭和空頭誰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順應市場的交易機制,相應形成自己完整的資金鏈的循環(huán)。
我們來看,在多方不經意間也當了空方的情況下,空方做的下一件事就是多次頻繁地操作ETF。因為空方已經在之前套了現,那么,在這個過程當中,就導致多方的流動性進一步緊張。
那多方的第一步還是加大融資力度。因為融資融券機制保證了多方可以相對較好地獲得資金的融入。所以,當空方不停地操作ETF,操作這個指數基金的時候,相應地導致了多方在這個過程當中,融資的量不斷加大。加大到一定程度,就出現了,我們場外配資的規(guī)模到了我們多空大戰(zhàn)之前,已經從1000多個億增長到2.6萬個億。在這個情況下,多方的流動性已經非常緊張,他單純依靠融資融券渠道獲得的融資空間壓力越來越大。于是,一部分P2P也卷入到這場活動當中。在這個條件下,通過ETF的操作,買入ETF,再賣出ETF,到了多方手里,多方又把ETF拆開,再轉回現券,導致現券市場的累計量越來越大,壓力越來越大。于是,多方就會出現一個問題,他突然發(fā)現,這個市場仿佛也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好,股票的量非常大,即使沒有任何IPO,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所產生的券量增長是非??斓?。于是,在這個情況下,一部分多方開始停止融資,停止融資以后轉向什么呢?轉向出售手里持有的現券、股票,把持有的股票、現券賣掉,換回流動性。通過換回流動性,繼續(xù)操作ETF和現券之間的兌換關系。那么,因為大家開始出售現券,而且現券的保有量又非常大,于是就導致了股票的價格開始出現走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