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
不祭屈子祭伍子
●佳節(jié)又端陽,祭典胥江。家家裹粽送清香。艾草菖蒲新掛起,美酒三觴。
6月18日,在姑蘇區(qū)文化館內,一臺古樸的緙絲機器上,赫然是一幅水墨牡丹的畫稿,48歲的緙絲藝人葉麗鳳正在一手梭子一手撥子飛快地打底,只見她左右手梭子撥子交替使用來回穿梭??棛C架上有幾只做好的緙絲香囊,圖案有葫蘆、荷花、牡丹等。仔細一聞,有一股淡淡的花香,葉麗鳳說里面是玫瑰花和茉莉花的鮮花干,味道淡雅。葉麗鳳從事緙絲行業(yè)已有30年,她說像這樣小半只手掌大小的緙絲香囊從制作布料到縫合一只要四五天時間。端午節(jié)佩戴香囊是一種傳統(tǒng),香囊既是避邪驅瘟之物也是飾品。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端午節(jié)就是紀念屈原??商K州的端午卻有所不同,是祭祀早于屈原200多年的伍子胥。
相傳當年正是伍子胥“相土嘗水、象天法地”,構筑了蘇州古城。他對蘇州的水利建設也作出了巨大貢獻。世界上第一條人工運河——胥江,就是在他的主持下開挖的。胥江的出現(xiàn),既避免了吳地的水患,又便利了當?shù)氐匿钸\和灌溉,對當?shù)匕傩盏纳嫲l(fā)展有著重大的意義。后來,夫差賜他自盡,用皮口袋裝著他的尸體扔在了胥江里。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端午。于是民間盛傳“子胥死、水仙生”。從此,“祭伍子、迎水仙”就成了吳地端午的重要內容。
“佳節(jié)又端陽,祭典胥江。家家裹粽送清香。艾草菖蒲新掛起,美酒三觴。”五月初五不僅是端午節(jié),也是詩人節(jié),約上三五好友,泛舟湖上,烹茶飲酒,吟詩作賦,乃是文人墨客的一件樂事。18日,滄浪詩社的五位年逾七旬的詩人相聚盤門景區(qū),用古韻吟誦起了端午詩句。中華詩詞吟誦學會理事魏嘉瓚介紹,吟誦不同于朗誦,需要有拖腔,好像唱出來的感覺,十分具有音樂美。任何一種吟誦都與當?shù)氐姆窖?、戲曲、民歌等相關。目前蘇州吟誦(唐調)已經成了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最美讀書聲”。
端午節(jié)掛鐘馗像是吳地特色習俗,可能是到明末或清初才出現(xiàn)。按例端午正日將鐘馗像置于中堂,之后要懸掛一個月左右。其他地區(qū)也有掛鐘馗像作為門神,但并非端午時節(jié),也不會掛一整月那么長的時間。
蘇州人過端午,總要吃頓團圓飯,餐桌上的時令“五黃”可是蘇州特色,黃魚、黃鱔、黃瓜、咸蛋黃、黃酒,再加上莧菜、蠶豆等時令蔬菜。
蘇州姑蘇區(qū)7號大院門口掛著菖蒲艾草、中堂懸掛起了鐘馗像,桌上擺滿粽子。這戶人家四世同堂,59歲的周維青在富郎中巷7號的這間老宅子出生,她的婆婆徐鳳英今年82歲,身體硬朗,炒菜做飯很拿手。每逢端午,婆媳都會一起準備團圓飯,周維青一早去菜市場買齊“五黃”、菖蒲等,再用朱紅色的水筆給孫女培培“點朱砂”,還用五彩線編了網兜裝上一只咸鴨蛋給孩子戴上,保佑孩子平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