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首頁> 報告> 文稿> 黨建> 正文

姚桓:當前反腐倡廉的形勢和任務(5)

六是反腐敗的態(tài)度。

要把憂患意識和堅定的信心相結合。一方面要有信心,另一方面,要憂國憂民憂黨,看到反腐倡廉建設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這種嚴重的政治斗爭絕不能松懈。我想引用一段毛澤東在建國初期關于反腐敗的論述,毛主席說得非常深刻。毛主席說,“治國就是治吏。”什么叫治國?治國首先是治官,不是治民,首先要把官員管好。毛主席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禮義廉恥”這些道德觀念是用以維護國家四根倫常的。“四維不張,國將不國。如果臣下一個個都寡廉鮮恥、貪污無度、胡作非為,而國家沒辦法治理他們,那么天下一定大亂,老百姓一定要當李自成。”如果不反腐敗,官員貪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那么老百姓就會起來造反。毛主席對反腐問題講得非常尖銳,提到生死存亡的高度。

反腐敗關系到生死存亡、前途命運,當前存在腐敗滋生和遏制腐敗這種形勢,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誘發(fā)因素,社會存在誘發(fā)因素,就還可能產(chǎn)生腐??;二是控制因素,黨、制度、監(jiān)督、輿論、查處案件是控制因素。一方面有誘發(fā)因素,另一方面有控制因素,那么就看哪種力量大了,兩種因素的此消彼漲,決定了反腐敗的發(fā)展。

反腐敗工作一般有三個階段,一是高發(fā)期;二是相持階段,誘發(fā)因素和遏制因素相持;三是清廉時期。若干年后,隨著控制因素越來越強大,黨自我凈化的能力越來越強大,腐敗會越來越小,就會進入黨風政風的清廉時期。目前正處于由第二個階段向第三個階段轉化的時期,還是相持階段,處于一種焦灼態(tài)勢,焦灼態(tài)勢逐步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就會風清氣正。所以,當前反腐工作不能夠松勁,必須繼續(xù)查處腐敗,并從制度上解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講,歷史周期律的問題至今有警示意義。

什么叫歷史周期律?歷史周期律是一位叫做黃炎培的民主人士在1945年訪問延安時,向毛主席提出的。黃老先生說,我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印象是非常好的,但是我覺得中國歷史上存在一個周期一個循環(huán),值得共產(chǎn)黨警惕,什么循環(huán)呢?就是一個政權一個力量在建立開始時都是比較好的,勵精圖治,當局者也比較清明,比較廉潔,比較有為,但是好景不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地位的改變,一代不如一代,最終是腐敗滅亡,哪朝哪一代統(tǒng)治者都沒能跳出從艱苦創(chuàng)業(yè)到腐敗滅亡這個歷史的周期、這個循環(huán),希望你們共產(chǎn)黨能夠走一條新路,跳出這個周期。當時毛主席很有信心地說,“共產(chǎn)黨找到了新路,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執(zhí)政以后讓人民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我覺得毛主席的偉大不在于把問題徹底解決了,而在于執(zhí)政前他就把問題尖銳地提出來了。在座都是黨員,都關心黨的命運,我們都鄭重思考一下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個周期。如果有,那革命先烈的血就白流了,我們的入黨誓詞就沒有意義了,新社會被我們變成了舊社會,或者我們黨的執(zhí)政地位就沒有了。何必當初呢?如果說沒有,生活中為什么有反政呢?

90年前后,蘇聯(lián)、東歐的黨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倒具倒,說明什么?說明先進的共產(chǎn)黨對這個問題沒有天生的免疫力,共產(chǎn)黨同樣要接受執(zhí)政的考驗。這個悖論要用理論進行分析。一是中國歷史上存在周期律,周期律有一個發(fā)生機制。唐朝有一位大詩人叫杜牧,他寫的散文《阿房宮賦》千古傳頌,他面對秦朝留下的遺跡感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秦朝是新建立的王朝,秦朝沒能吸取教訓,無暇自哀,后人感慨秦朝滅亡,后人哀悼卻沒能吸取教訓,致使王朝覆滅一代又一代的周期重演。這是古人的文學描述,那么用科學分析呢?

 中國歷史上發(fā)生周期律是由三個因素造成的。從社會基本矛盾角度來講,生產(chǎn)關系阻礙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統(tǒng)治者和人民之間的矛盾尖銳化;腐敗成為周期律的驅動力。這三條構成了一種機制,中國歷史上的王朝更替周期一次又一次重演,歷朝歷代都沒能幸免,但是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打破周期律的支配呢?我們是先進的政黨,我們始終堅持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的性質,堅持科學的指導思想,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我們可以通過改革調(diào)整生產(chǎn)關系,促進生產(chǎn)力發(fā)展;堅持三個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對腐敗進行控制。做到這三條,周期律就可以不再重演。第二,理論證明還不等于歷史證明,邏輯分析要靠生活來驗證。理論上共產(chǎn)黨能做到,最終能不能做到,要靠全黨的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所以習近平總書記說,歷史周期律問題對我們至今有警示意義。我們現(xiàn)在還是在打破周期律的道路上探索前進,一方面要有堅定的信心,另一方面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腐敗最大的問題就是破壞黨群關系,讓黨失去人心,這在中外都是一個不可改變的執(zhí)政鐵律,得民心者得天下,一個政權的存在主要在于人民群眾的擁護。

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早期人數(shù)很少,“十月革命”中,在列寧領導下二十萬黨員能夠奪取政權;三十年代,蘇共發(fā)展到二百萬黨員,在斯大林領導下,蘇聯(lián)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成了;1940年代,四百萬黨員在斯大林領導下打敗了德國法西斯,取得了偉大勝利;最后到戈爾巴喬夫主政時,蘇共有兩千萬黨員,反而喪失了政權,千古遺恨說明“得民心得天下”。黨的執(zhí)政地位、鞏固跟時間,跟黨員人數(shù)不是成正比的,不是執(zhí)政時間長,黨員人數(shù)多,執(zhí)政地位就越鞏固,關鍵在于人民群眾的擁護,要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關鍵在于政府要清廉。黨員干部要為人民服務,不能腐敗、不能以權謀私,這是一個不可改變的規(guī)律,從蘇共的前車之鑒中,我們也可以吸取到一些教訓。

責任編輯:劉玉婧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