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中美博弈來提高中國的國際戰(zhàn)略地位,如何利用中美博弈來促進國內經濟結構的轉型,保持中國經濟的新常態(tài),如何利用中美博弈來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如何化解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及政府債券的風險,都是我們應該思考的戰(zhàn)略問題,我們來分析以下幾個具體問題。
第一,要客觀判斷中國現在GDP總量第二的地位。2014年中國的GDP已經達到10.4萬億美元,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的GDP總量超過了10萬億美元,美國是17萬億美元左右。世界銀行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國是17.6萬億美元,美國是17.4萬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已經超過了美國。對于國外的這種判斷,我們應該有客觀的認識。盡管中國的經濟總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科技、金融、人才、教育、軍事方面和美國的差距仍然非常大。我們不要忘記另一個指標,如果按GNP,就是國內收入水平,日本是中國的1.8倍,雖然2013年我們的總量約是日本的2倍。
第二,要加快國企改革,增強與美國博弈的能力。中國的國企對中國經濟的崛起功不可沒,但是國企存在著巨大的缺陷,生產效率不高,產能過剩,資源浪費。一個國家的強盛不是靠政府的強盛而是靠企業(yè)的強盛,只有增加國企的競爭力,才能夠增加與美國抗衡的企業(yè)和經濟實力。
第三,從宏觀經濟面來講,要解決五個問題。
一是中央財政收入的增長,過去我們是快于GDP的增長,這次的財政體制改革也都涉及到這個問題。
二是地方政府開支的增長大于中央財政收入的增長,中國地方政府只有中央財政收入的50%,卻擔負著85%以上的公共政府開支,這種現象是不可持續(xù)的,同時也會造成大量的地方債。
三是中國的人均國民收入增長小于中國GDP的增長,中國的GDP35年來的年均增長幾乎是10%,目前也在7%,但是人均國民收入卻沒有同步跟著GDP的增長而增長。當然,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多一些儲蓄也是合理的,但是必須使國民充分享受到GDP增長帶來的好處。
四是中國的投資率太高,高于全球平均的投資率,全球的投資平均率是在22%左右。中國投資率盡管目前有所下滑,但仍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倍左右。
五是消費率太低。2014年中國的消費率不過50%,美國是80%,也就是說我們掙的錢本來就不多,又不消費,最后都存進銀行,而銀行搞房地產,引起通貨膨脹,錢就縮水了。在這里我們要注意的是,消費是拉動經濟的主力軍。同時,要進行人民幣的國際化,我們要實現中國夢,人民幣必須要成為世界貨幣,盡管這個路非常艱難而漫長,但是必須要走。目前進行的雙幣互換以及在海外建立人民幣的海外交易中心等道路的方向都是正確的,還要繼續(xù)做下去。
第四,要爭奪國際金融體系規(guī)則的話語權,加快人民幣國際化。要實行國內市場的利率化,匯率的市場化,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這是支持人民幣國際化的四個重要步驟。
第五,要爭奪國際知識產權制定的話語權,加快建設新興國家和新興創(chuàng)新企業(yè)的進程?,F在中國知識產權的申請量已經達到世界第一位,但是我們的質量和歐美國家還有差距。我們的無形資產投資也接近了發(fā)達國家的水平。在中國比較有優(yōu)勢的經濟領域,比如高鐵、核電、先進制造業(yè)等,我們要搶占規(guī)則制定權。在全球范圍內,最高層次的競爭不是商品競爭、人才競爭、科技競爭,而是制定規(guī)則的競爭。中國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力,抓住這些話語權。
第六,要和美國爭奪亞太貿易區(qū)的規(guī)則制定權。美國想制定這個規(guī)則,然后讓亞太地區(qū)的國家都來遵守,不想讓中國來制定。中國是希望亞太地區(qū)的貿易規(guī)則權應該由亞太地區(qū)的人民來共同制定。美國搞了一個TPP(跨太平洋戰(zhàn)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把中國排除在外,中國則宣布啟動FTAAP(亞太自由貿易區(qū)),這是一個讓整個亞太地區(qū)的所有國家都參與的、不排外的、共融的自由貿易區(qū),這就比美國的TPP更高層次,希望這一步能夠做成。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