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你有一兩句話講不好,抓住你的漏洞,把你擴大起來,政府形象不好。
原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法官 葉右榮:他們都不來的,不來我們就說服,這么大的事不出庭怎么辦呢,肯定還得讓他們來 研究了幾次,最后縣長黃德余,還是決定親自出庭。由于要求旁聽庭審的人數(shù)眾多,溫州市中院把開庭的地點挪到了蒼南縣電影院,人們象過節(jié)一樣涌向這里。法院印發(fā)了1000張旁聽證,但依然是一證難求,精明的溫州人甚至做起了生意,當時一張旁聽證炒到了100元。奔波了兩年,包家人終于盼到了開庭的一天,不懂普通話的包鄭照老人,帶著四個子女坐到了原告席上,前來旁聽的幾十家媒體記者,見證了這場不同尋常的官司。
溫州日報記者 沈紹真:原告這方面的親戚,然后他們都會給自己吶喊助威,當講到一些有利于自己 這方面的觀點的時候,法庭上面一些人就會鼓掌什么的。 庭審從早晨一直持續(xù)到晚上十點,法院沒有當庭宣判,庭審結束的時候,黃德余走到了包家人面前。
原蒼南縣縣長 黃德余: 庭審結束以后,我過去跟他們拉拉手,新加坡的一個記者,香港新加坡的一個記者,緊緊跟在我的后面,馬上把這個鏡頭拍了我覺得也內疚,工作沒有做好 ,是不是???有的東西就是能夠不會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是不是還有其它的途徑,怎么講, 心情很復雜。 農民和縣長的手握在了一起,官司雖然以包家敗訴告終,但縣政府也從這起官司當中,總結行政方式方法的得失,訴訟雙方在經(jīng)過法庭的對峙之后,相互理解,這起官司也在中國的法制史上,留下印記,成為那個時代背景下的一個標本。
包家的官司結束兩年之后,《行政訴訟法》頒布實施,政府和個人在法律面前地位完全平等,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之后,《行政處罰法》和《國家賠償法》等法律相繼頒布實施。隨著行政訴訟制度的不斷完善,1993年,國務院提出"依法行政"的口號,2004年,國務院印發(fā)《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提出我國要花十年的時間基本建成法治政府。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應松年:說明我們在建設市場經(jīng)濟的過程當中,我們政府有個高度的自覺,知道你要建立一個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系,你政府必須是一個法治政府,沒有別的道路可以走的。 打完官司后,包松村開始經(jīng)商,成為溫州眾多憑著改革開放政策,富裕起來的一員,官司結束后的第三年,兒子出生,他給兒子取名包訴訟,來紀念當年的官司。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已經(jīng)成了世界各國所公認的法律原則。這句話最早出現(xiàn)在古希臘,同樣是在公元前,在中國也出現(xiàn)過類似的表述,那就是《史記》當中的一句話:王子犯法 與庶民同罪,但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當中。不管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這幾乎都是不可能的,《行政訴訟法》在1989年頒布,民告官在中國終于有了法律的依據(jù),它意味著在法律面前,不僅人和人平等,公權力部門也必須被平等地放在法律的天平上,改革開放三十年里出臺的每一部法律,背后都有一段故事。2007年書架上又多了一部法律──《物權法》,這部幾年里最受關注的法律,從最初醞釀到頒布實施,歷時13年。 律師 張桂茹: 每一個小人物所遇到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生活當中百姓所遇到的,我想通過這些故事告訴老百姓你對物是怎么所有的,你對物是應該怎么使用的,你使用的時候,怎么不侵犯別人的利益。
這是天津一名喜愛工藝美術的律師,捏的泥人,幾百個泥人,幾十個故事,用來解讀《物權法》,因為從來沒有一部法律像《物權法》這樣,與人們的生活關系密切,但也從沒有一部法律像《物權法》這樣,從醞釀到出臺歷時13年,充滿曲折。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教授 梁慧星: 回過頭看這中間的曲折,一個是法學界內部的思想統(tǒng)一過程,一個是社會的認識的過程,還有一個當然就是我們的中央的認識過程。
梁慧星,這位恢復高考后社科院的第一屆民法研究生,他的法學研究,隨著改革開放一起走過30年,其中 13年與《物權法》相關。
為物權立法,起源于上個世紀的90年代。1992年,鄧小平的南巡講話確立了中國走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道路,在經(jīng)濟體制轉軌之后,對于規(guī)定財產(chǎn)關系的法律需求越來越強烈。
梁慧星:2001年我們加入世貿組,加入WTO,加入世貿組織就有一個要求,國內的法制環(huán)境要完善 。
1994年,梁慧星向國家社科基金,申請了中國《物權法》課題研究,并于1998年出版了研究成果,不久 全國人大也委托梁慧星成立課題組起草《物權法》草案。1999年4月,草案向全國人大提交。在總則里,草案規(guī)定不論國有 、私有 、集體財產(chǎn)都給予平等保護,在財產(chǎn)的分類上,課題組甚至擺脫了過去常用的所有制分法,而是按動產(chǎn)和不動產(chǎn)進行區(qū)分。
梁慧星:平等保護是來源于改革開放和市場經(jīng)濟體制 ,它決定了的。沒有平等就談不到市場經(jīng)濟了。
梁慧星認為,正是因為改革開放后,中央鼓勵各種所有制經(jīng)濟發(fā)展,中國的市場經(jīng)濟體制才得以確立和成熟,制定《物權法》就應當把過去的政策扶植上升為法律保障。
梁慧星: 一旦我們將來制定民法典,制定《物權法》了,我們上面寫上了國家財產(chǎn)特殊保護,那人家還來投資嗎,一定會導致經(jīng)濟生活的混亂 但是一體保護的原則一交付討論就引發(fā)了爭議。
梁慧星:特別是一部分思想比較舊的同志他很容易想,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公有制,《憲法》說公有制為主體,公有制的財產(chǎn),怎么能夠和私有的財產(chǎn)平等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