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精細化” 時代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又站在了一個新的更高的起點上。立法工作如何完成轉(zhuǎn)型升 級? 如 何 為 建 設 法 治 中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提供更多的法律支持?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一次又一次生動的立法實踐,對此進行了積極的回應。
“立法質(zhì)量直接關系到法律的實施效果,是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完善法律體系的永恒主題。”換屆伊始,張德江委員長就明確指出,人民群眾對立法的期盼,已經(jīng)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越是強調(diào)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質(zhì)量。
為了進一步提高立法質(zhì)量,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從2013 年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對旅游法、特種設備安全法、商標法修正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安全生產(chǎn)法修正案等法律案通過前,增加了一道特別的環(huán)節(jié),即立法前評估,邀請有關人士和專家學者對法律出臺的時機、實施的社會效果和實施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論 證。從實際效果看,通過開展立法前評估活動,既提升了立法質(zhì)量,也盤活了整個立法工作。
開門立法、尊崇民意,讓百姓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不僅有利于擴大公眾對立法工作的有序參與,也有利于提高立法質(zhì)量。2013 年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對環(huán)境保護法修正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資產(chǎn)評估法、行政訴訟法修正案等四部法律草案試行二次公開征 求社會公眾意見,即對常委會二審稿再次上網(wǎng)公開征求意見。同時,立法為了增強公眾參與的實效,對合理的公眾意見進行了充分采納 ;對不予吸收的意見,給予必要的解釋說明,竭盡所能準確把握和體現(xiàn)群眾意愿與訴求。
本著對人民負責的態(tài)度,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立法中堅持精益求精的原則,對每一部法律草案都精雕細琢,力求使每一部法律都能成為精品。例如,在審議旅游法草案時,雖然此前已進行過兩次審議,但常委會組成人員依然認真審議,踴躍發(fā)言。據(jù)統(tǒng)計,共110 人發(fā)表了意見。法工委對這些意見進行了認真梳理,歸納出針對81 個條款的上百條意見。法律委員會逐條認真研究了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對草案又作了40 余處修改。
對此有專家評論,一年多來,從特種設備安全法、旅游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到環(huán)保法,預算法、安全生產(chǎn)法……全國人大常委會所制定或修改的每一部法律都堪稱精品,每一部法律都表達了立法者尊崇民意、追求完美的精神境界,每一部法律都是依法治國進程中一個堅定而又有力的足印,標志著一個“精細化”立法時代的正式到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