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有境外政治背景的非政府組織對華滲透(6)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警惕有境外政治背景的非政府組織對華滲透(6)

教育人才領域,是美國在華NGO關注最多、投入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個領域,這從美國NGO的捐助資金大量流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就可以看出來。每年中國各領域都會有大量的高端人才得到美國NGO的資助,或出國留學、進修,或從事各類項目的研究。福特基金會、亞洲基金會、開放社會基金會等美國NGO長期以來對中國的政府官員和各類學者進行資助。報告根據媒體的披露羅列了一份粗略的受資助名單,其中包括經濟學者吳敬璉、茅于軾、張維迎、許小年、厲以寧、吳曉波,政法學者江平、蔡定劍、賀衛(wèi)方等。近年來,一些左派網站正是以此為憑據,對那些有美國NGO資助背景的學者進行攻擊,誣其為“漢奸”。劉佑平對此無奈地表示,不能因為一些學者受到來自美國NGO的資助就認定他們替美國辦事,美國NGO還有更多的捐助資金資助了中國政府和高級官員。然而,“受美國NGO資助的中國人才不可避免會受到美國文化和價值觀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美國在華NGO身份合法不到3%

美國NGO在華活動漸趨活躍,在給中國社會帶來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帶來了潛在的風險和挑戰(zhàn)。中國應如何對待美國NGO在華活動?學術界已就此展開了多年的討論和辯論,依然存在嚴重的分歧。中國人民大學金彪曾撰文列舉了國際在華NGO的“七宗罪”,包括危害國家安全和統(tǒng)一、影響政治穩(wěn)定、向中國傾倒轉移醫(yī)療垃圾等。而江蘇省社科院丁宏持相反論調,撰文總結了服務提供者、政策影響著、行為監(jiān)督者、合作促進者、沖突調節(jié)者等國際NGO的五點積極功能。

而更大的針鋒相對來自于兩名高級官員的相左觀點。2011年5月,中央綜治委副主任、中央政法委秘書長周本順在中共黨刊《求是》上發(fā)表《走中國特色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之路》一文要求將社會組織“納入黨委和政府主導的社會管理體系”,用警惕的口吻稱“在我國,培育、發(fā)展社會組織,一定要制定好行為規(guī)范,事先設好‘安全閥’,防止一些別有用心的社會組織繁殖起來”,其目的是在于防范“某些西方國家為我們設計的所謂‘公民社會’的陷阱”。僅在不到一個月后,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在《北京日報》上發(fā)表《營造官民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對民間組織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稱贊其作為公民社會的基礎,在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發(fā)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時用批判的口吻表示,社會上對于民間組織的偏見仍然存在,“特別是把社會組織設想為政府的天然對手。”

實際上,對于國際NGO特別是美國NGO的警惕和防范心理并非空穴來風,隨著美國NGO在華工作逐漸涉足民主、人權等中國社會敏感領域,勢必會觸碰政治紅線,引來質疑的眼光。據《美國NGO在華慈善活動分析報告》報告顯示,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長期通過捐贈、培訓、提供設備等手段對“民運”“藏獨”“東突”等進行資助。根據基金會自身公布數據,2002至2006年間,其向達賴集團共提供135.77萬美元的專項資金援助。這些被視為威脅到中國國家安全和安定團結。劉佑平也向記者講述,在汶川地震救援時曾有基層人士告訴他,有個別國際組織打著抗震救災的旗號進入災區(qū),“實際做著與此不相符的事情。”近年來,歐亞大陸多個國家陸續(xù)出現被稱為“顏色革命”的政局動蕩,美國NGO被一些媒體指責為“顏色革命”幕后的推手和美國輸出革命的工具,這些事例更加強了中國國內對美國NGO的警惕心理。

責任編輯:劉婧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