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七。
民間有關馬的傳說數不勝數,有些雖屬虛構,但馬以它的忠誠、勤懇和靈性,成為人類可靠的朋友、得力的助手。隨著科技發(fā)展,機械化程度的提高,馬作為人類的助手這一作用相對削弱,可千百年來祖先流傳下來的戀馬之情,卻永遠不會消失。
馬,是一個和我們人類關系如此密切的動物,以至于連我們的語言中,也到處都是馬的影子。
其實,不僅是語言,在實際應用上,也很少有動物像馬那樣,給人類做出了如此多的貢獻。
祖先是5600萬年前的“始祖馬”
就像人類關心自己的起源一樣,說到馬,我們想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它來自哪里?怎樣進化而來?
地球上有關馬的化石非常豐富,所以人們對馬的進化過程也已經研究得非常詳細了。生物學甚至常常用馬的進化來作為生物進化的典型范例。
目前我們已經知道,最早的馬叫始祖馬,出現于5600萬年前的北美洲,時值始新世。始祖馬個頭只有狗那么大,弓著背,四肢長著多個趾頭(前三后四)。
由始祖馬分化出了林林總總的眾多支系。有的支系越來越大,越來越擅長奔跑,也有的支系向著小型化發(fā)展。到中新世的時候,以三趾馬為代表的馬類動物成了一類十分繁盛的動物群,是地層古生物中常見的化石動物,常常作為地質年代斷定的重要依據。
現代馬的最直接祖先是出現于1200萬年前晚中新世的恐馬,而適應草原生活,肢長體高,具有單趾硬蹄和流線型身體等特點的現代馬——“真馬”,則在400萬年前的上新世出現。
北美洲一直是馬和馬類動物的起源和演化中心。馬從這里起源并向四周輻射,通過冰川時期形成的白令陸橋擴散到歐亞大陸,最后進入非洲。馬也通過中美地峽向南美洲擴散。
然而,非常奇特的一個現象是,最晚到大約兩萬年前,馬卻在北美洲徹底滅絕了,南美洲的馬滅絕得更早。原因現在仍然是個謎。有人認為跟美洲印第安人過度捕獵有關。作為馬的老巢的北美洲,居然沒有了馬的存在,一直到公元16世紀西班牙人再一次把馬帶回了美洲。
野馬曾是原始人類主要的狩獵對象
到了大約距今30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猿人入世了。因此,真馬也就跟人類的發(fā)展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歐洲洞穴中石器時代人類所畫的圖上,我們知道自己的祖先是馬的狩獵者。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時代有“云南馬”,距今5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遺址中有“三河馬”和“北京馬”,它們很可能也是我們祖先的獵物。
舊石器時期,農業(yè)還沒有發(fā)明出來,所以人們都依靠捕獵包括馬在內的大型哺乳動物,來獲取大部分的食物。我們的祖先在做飯的火堆旁留下了動物骨頭,這樣我們就能辨認出他們獵到的都是些什么動物。在德國中部發(fā)掘出的遺址顯示,馬是人們當時的主要獵物。而在法國,科學家們發(fā)現,古人留下來的動物骨頭里,馬骨頭只占很小的比重。
為什么同在歐洲地區(qū),卻會有如此大的區(qū)別?據科學家分析,德國中部的草原非常適合野馬生活,而其他地區(qū)則對別的動物來說更合適一些。但是也有例外發(fā)生,那就是在法國中東部地區(qū)梭魯特的集體獵馬活動。在這個地方,成群的獵人將遷徙中的馬趕到一個自然形成的畜欄里,把這些馬困住后,再用矛刺死。碳14年代測定法表明,從32000年到12000年前,這個方法被獵人們使用了兩萬年。保存下來的骨頭也顯示出,在這個地方被獵殺的馬大約有10萬匹。
法國南部地區(qū)像蜂巢一般布滿了石灰?guī)r山洞,里面都被舊石器時期的人們“裝飾”上了圖畫。在這一地區(qū)發(fā)現的所有藝術作品中,有35%至60%是馬的圖像。
法國南部地區(qū)的巖洞壁畫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