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西方國家在加快社會保險制度建設的同時,也開始關注社會救助制度的建立,相關的社會救助制度在主要西方國家開始出現。1918年,德國開始實施失業(yè)救濟制度,英國頒布產婦和兒童福利法,建立母嬰保健制度,并實行軍人失業(yè)補貼制度。1919年,德國實施由國家承擔責任的傷兵救助,英國頒布戰(zhàn)爭年金法,為參戰(zhàn)士兵提供特殊的年金。1920年,德國頒布福利法和健康嚴重受損者法,英國開始對50歲以上盲人提供養(yǎng)老金。1924年,德國頒布關于救濟義務的條例和關于公共救濟的前提、方式和程度的原則,確立了公共救濟制度。1932年,法國實施家庭補貼制度。1935年,德國開始實施家庭補貼制度,英國也實施失業(yè)救濟法。1939年,法國頒布家庭法典,建立家庭補貼制度。顯然,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不僅西方國家社會保險制度逐步完善,社會救助與家庭補貼制度等也開始逐步建立,西方主要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內容體系正在走向完善。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隨著相關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和發(fā)展,西方主要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內容體系建設的重點是社會救助制度的發(fā)展,社會福利制度與社會保障服務體系的建立。1945年,英國頒布《家庭補貼法》,建立家庭補貼制度。1946年,英國又頒布《國民保健法》,實施國民保健福利制度,法國的《家庭補貼法》將家庭補貼制度的適用范圍擴大到全體人口。1948年,英國頒布《國民救助法》,正式建立起國民救助制度。1951年,法國頒布《失業(yè)救助法》,建立失業(yè)救助制度,1952年,英國頒布《家庭補貼和國民保險法》,提高家庭補貼的標準。1954年,德國頒布新的《家庭補貼法》,完善家庭補貼制度。
20世紀中期,主要西方國家社會救助制度進一步完善,社會福利制度與社會保障相關服務進一步發(fā)展,主要西方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內容體系進一步走向完善。1961年,德國通過《社會救助法》,建立社會救助制度。1963年,德國又實施了老年補貼制度。1970年,英國頒布《國民保險法和家庭補貼法》,完善家庭補貼制度。1974年,德國實施農林從業(yè)者補充救濟制度。1975年,英國頒布《兒童補貼法》,以兒童補貼制度代替家庭補貼制度。
顯然,西方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內容體系存在一個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西方國家現代社會保障制度開始出現時,其內容主要包括工傷保險、養(yǎng)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等制度。20世紀上半期,西方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容已經擴展到包括工傷保險、養(yǎng)老保險、健康保險、失業(yè)保險和生育保險等全部社會保險項目以及社會救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西方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內容范圍越來越廣,除了社會保險制度和社會救助制度外,還有種類繁多的社會福利制度及社會保障服務。于是,西方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內容體系逐步完善起來。其主要內容包括先后成為不同時期的重點的三個主要方面:一是針對全體有收入者實施的社會保險制度,這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內容,主要體現社會保障權利與義務的協調關系;二是針對沒有收入或低收入者的社會救助制度,這是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內容,主要體現政府對社會特殊群體的責任;三是針對全體公民的公共福利制度和社會保障服務,這是社會保障制度的補充內容,主要體現公民基本生活和發(fā)展權利。這三個組成部分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西方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內容體系,其完善程度則在一定意義上代表某個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發(fā)達程度。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