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扎實推進教育公平,人人成為有用之才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是現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和構建和諧社會必須“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等重大論斷,闡明維護人民群眾權利、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關鍵所在。教育規(guī)劃綱要明確提出,教育公平是國家基本教育政策,促進公平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一項重要方針。
溫家寶同志多次強調,教育公平是社會最大的公平,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靈魂。他指出,社會公平首先是教育公平,孩子們享有同等的教育機會,才能有光明的前途和希望。要為群眾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機會,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極為關注的“上好學”的問題。他在對待教育公平問題上充滿辯證思維,一方面,要滿足人民群眾對發(fā)展的期望,推動教育在更高的起點上實現更大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不主張削峰填谷,鼓勵學校辦出特色,給人民群眾合理的選擇。
均衡發(fā)展是衡量義務教育公平性的主要標志。溫家寶同志指出,義務教育作為初始的學校教育和國家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是教育公平最重要的領域。我國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比較突出,城鄉(xiāng)之間、地區(qū)之間差異較大,即使在同一區(qū)域的不同學校之間,師資力量、基礎設施、教學設施等資源配置的差距也很懸殊,由此出現“擇校熱”等突出問題,形成了新的不公平。加快解決教育資源特別是優(yōu)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問題,是人民群眾的強烈愿望。其中普及農村義務教育,有利于縮小社會差距和實現社會公平,是教育發(fā)展的重中之重。在溫家寶同志的直接關懷下,從2003年開始,國家對中西部農村地區(qū)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免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補助住宿生活費的“兩免一補”政策,并逐步推向全國。2005年開始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了財政保障范圍。對農民工隨遷子女,實施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的“兩為主”政策,免除學雜費,不收借讀費,初步解決了這些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2010年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全部落實到位。至此,全國城鄉(xiāng)真正實現了九年免費義務教育,1億多名適齡兒童少年上學不花錢成為現實。2011年,溫家寶同志進一步指出,為了深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下一步要著重解決留守兒童和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問題,以及學校撤并引起的少量孩子輟學問題等。這是我國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加快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外轉移的階段性產物,也是今后一個較長時期我們面對的突出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加快發(fā)展農村學前教育。溫家寶同志指出,學齡前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啟蒙時期。國際經驗表明:公平的學前教育機會意味著人生起點的公平,有利于消除貧困、縮小社會差距、促進社會公平。因此,大力發(fā)展學前教育特別是農村學前教育,為每個兒童提供良好的人生開端,是關乎教育公平、社會穩(wěn)定和民生改善的重大工程,也是影響未來國民素質和綜合國力的重大問題。
建立健全國家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確保每個孩子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2003年,溫家寶同志在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上講話時就提出要求,建立健全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制度,切實保障他們的受教育權利。2003年,國務院就做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中央財政和國債資金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其中一部分用于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從2006年起,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并補助寄宿生生活費;2007年5月,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決定進一步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2008年城鄉(xiāng)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2009年出臺中等職業(yè)教育、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yè)學生免學費政策,2012年擴大到所有農村學生、城市涉農專業(yè)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010年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資助制度;2011年建立學前教育資助制度,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qū)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2012年9月29日,財政部、教育部印發(fā)《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決定從2012年秋季學期起,中央財政每年安排10億元設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用于獎勵普通高等學校中表現優(yōu)異的國家招生計劃內的全日制研究生。目前,我國已基本建立健全從學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制度設計不斷完善,資助范圍不斷擴大,資助標準不斷提高,資助領域不斷延伸,從制度上基本保障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為教育公平的實現提供了現實條件和財政支持。
“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溫家寶同志指出,要辦好特殊教育學校,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公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做好孤兒照顧和教育工作。2005年“六一”兒童節(jié)前夕,他來到中國聾兒康復中心,語重心長地說:社會上最值得關注的是孩子,最值得關注的是困難、殘疾兒童,要求社會各界“多一份關愛,多一份信心”,給孩子們一個活潑的童年。他極其關注殘疾兒童教育,在2006年“六一”兒童節(jié)給殘疾兒童的慰問信中指出,國家批準了殘疾人事業(yè)“十一五”發(fā)展綱要,明確基本普及殘疾兒童教育目標。他還視察強制戒毒所,看望和接待艾滋病致孤兒童和患兒,讓孩子們的心靈充滿陽光,鼓勵他們健康成長,做社會有用的人。
經過不懈的努力,我國教育在機會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三個層面,特別是促進教育機會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這不但成就了億萬孩子的人生夢想,而且對于提高全民素質、改善民生、縮小城鄉(xiāng)差距都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