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市的教育券項目從1990年開始實施,從未中斷,是美國迄今為止最具實踐經(jīng)驗的教育券項目。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約翰·羅伯特·沃倫對該市教育券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2003年至2009年,領取教育券后在私立學校就讀的學券生,高中畢業(yè)率在7個學年中有6個學年高于公立生。
不過,沃倫本人認為,并非符合標準的家長都愿意領取教育券,把孩子送入私立學校,而學券生的家庭往往更加重視子女教育,教育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可能并非十分關鍵。
反對聲音強大
在美國,反對教育券制度的聲音十分強大,這也是大多數(shù)州沒有推行的原因。
首先,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享受到教育券,教師工會和許多學生家長質(zhì)疑,這實際上削減了公立學校預算,影響到大多數(shù)學生的教育品質(zhì)。同時,用教育券補貼私立學校,等于將公共資金用于營利活動,有失公平公正。
其次,有的私立學校70%至90%的學生都是學券生,這些依賴教育券生存的私立學校,往往存在著嚴重的管理問題。比如,威斯康星州便發(fā)生過私立學校校長用教育券換得的教育經(jīng)費購買豪車;而首都華盛頓有多所私立學校教學設施落后、學習環(huán)境糟糕。
再次,美國一些私立學校屬于教會所有,對教會學校的資助違反了美國憲法“政教分離”的原則。
目前,實行教育券制度的地區(qū),都對接收學券生的私立學校資格作出了規(guī)定。比如,緬因州規(guī)定,只有非宗教學校才能接受學券生,而如果一家私立學生中學券生比例達到60%,必須參加全州學校教學質(zhì)量評估。
摻雜政治紛爭
吳仲和對記者表示,美國不同地區(qū)的具體情況不同,不能簡單談論教育券制度的利弊得失。一些州地廣人稀,學生需要到很遠的地方才能入讀公立學校,而貧困家庭領取教育券后,就近入讀私立學校,顯然對學生和家長都較為有利。而對于像洛杉磯這樣的大城市,公立教育比較發(fā)達,教學質(zhì)量相對平衡,幾乎找不到實行教育券制度的理由。
此外,在沒有實行教育券制度的州,一般會實行特許學校制度。由政府資助一些特許辦學的私立學校,公校生如果有特殊需要時,可以免費入讀這些特許學校,實際上是教育券制度的一種替代選項。
教育券制度在美國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下,也摻雜了許多政治爭議。一般來說,支持共和黨的保守派人士主張限制政府權力,反對政府過多干預包括教育在內(nèi)的公共事務,因此支持教育券制度。民主黨人士大多主張做大做強公立教育,反對用納稅人的錢資助私立學校。美國各個州實行教育券制度與否,與當?shù)卣蝿萘Φ南L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