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仆”一詞原指公眾的仆人,比喻替公眾服務(wù)的人。在我國,“公仆意識”的思想萌芽可溯于唐代。與公社先驅(qū)們自覺做“人民公仆”相對照,眼下我們的一些官員中有的由于角色錯位,高高在上,盛氣凌人,對人民頤使氣指,愧對“人民公仆”稱號的省悟,理應當知恥而后勇、努力去踐行“公仆原則”。
1871年3月18日革命勝利后建立起來的人類第一個無產(chǎn)階級政權(quán)——巴黎公社,在世界上僅僅存在了72天,便因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者的血腥鎮(zhèn)壓而失敗了,但它卻以“無產(chǎn)階級奪取政權(quán),砸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偉大嘗試”(馬克思語)載入了社會主義史冊。公社開出的璀璨之花——“公仆原則”,作為人類史上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更是光芒四射、意義高遠??赐辍墩罍嫔?mdash;—社會主義500年》之《巴黎血戰(zhàn)》,不禁想起了她,想起了曾在這個原則下美麗勞動著的人們。
“公仆原則”的主旨,馬克思在《法蘭西內(nèi)戰(zhàn)》中講得很清楚,就是為了“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guān)由社會公仆變?yōu)樯鐣魅?rdquo;,“防止人們?nèi)プ非笊侔l(fā)財”(《馬恩選集》第2卷第355頁)。其基本點有三:第一,民主普選干部。公社的一般公職人員,均采取普選的方式產(chǎn)生。公社成員就是由巴黎公社22.9萬選民選舉出來的。第二,對公職人員公開監(jiān)督。各級領(lǐng)導必須經(jīng)常參加選民大會,向選民報告工作,聽取批評意見,接受人民的監(jiān)督。對于不稱職的,人民群眾可以隨時撤換。如警察委員皮諾泰爾因貪污錢財,軍事代表克呂澤烈因玩忽職守,均根據(jù)群眾要求撤銷了職務(wù)。第三,公職人員不論職位高低,都實行普通工人工資制,最高薪金不得超過熟練工人的工資。但也不是搞平均主義,其最高與最低的差別為5倍,即最高工資為每年6000法郎,最低為1200法郎。
“公仆原則”的光輝,彰顯于公社成員的躬行實踐、模范執(zhí)行、美麗工作之中。
——巴黎市政廳原有一些專供政府要員使用的豪華轎式馬車,公社委員覺得,作為人民公仆也乘坐這樣的馬車執(zhí)行公務(wù)脫離群眾。因此,在5月9日的公社會議上,決定“取消供市政廳使用的豪華轎式馬車”。大多數(shù)公社委員步行上下班,因公外出需要交通工具時,也只坐普通馬車或騎馬。尤其是那些工人出身的委員,總是萬不得已時才乘車。即使這樣,他們也再三斟酌,并且自己掏錢,不在公費中報銷。
——為了解決公社委員及其他公職人員的吃飯問題,4月10日的公社會議決定,在市政廳開設(shè)公共食堂,規(guī)定伙食標準為每人每餐2法郎。公社委員因時間緊張或公務(wù)纏身,就在食堂自己掏錢買定價份飯吃。飯菜的價格和花樣都是有規(guī)定的,午餐標準1.5法郎,晚餐2法郎,并且嚴禁公社委員們的家屬使用。
——在工資薪金上,公社委員言出行隨,92名委員上任伊始,便廢除了高薪制,與熟練工人拿一樣的工資。
——裝訂工人瓦爾蘭是公社領(lǐng)袖之一,也是威信最高的委員,曾擔任過公社的“財政部長”,支配著400萬法郎經(jīng)費。但他始終保持兩袖清風,每天步行上下班,中午飯在圣多米尼克大街附近的一家小飯館吃低價飯菜,有時也到名叫“鍋子”的工人食堂就餐。他任軍需總監(jiān)時,有個委員定做了一套價格昂貴的服裝,把帳單送到軍需部請求付款,他毫不客氣地在帳單上寫下了“公社沒有錢購置貴重服裝”的字樣。
公社負責人對奉行“公仆原則”,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指導思想:“我們過去是勞動者,今天仍然是勞動者,將來也還是勞動者。”
誠然,巴黎公社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但她卻反映了一種人類史上從未有過的國家公職人員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新型關(guān)系。她既賦予了人民以真正的社會主人翁地位,又從應然的角度,向人類社會的公職人員提出了一個最終必須遵循和踐行的“公仆”意識。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